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2篇
  免费   1319篇
  国内免费   573篇
工业技术   1341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922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南海东部L油田低渗底水油藏受储层薄、底水条件限制,难以采用水力压裂、酸压等增产技术,而常规酸化存在注入压力高、注入排量低等问题,增产效果有限.为了解决以上难题,结合L油田AL储层存在泥灰质含量高、复合堵塞的特征,借鉴酸中之王"王水"的研究思路,以盐酸、氟硼酸和改性硅酸为主要材料进行组合增效,并对添加剂进行优选,形成HBG高效酸.实验结果表明:HBG高效酸对该油田岩屑溶蚀率可达19.11%~20.10%,比盐酸、土酸等的岩屑溶蚀率提高1倍左右,岩心动态驱替渗透率提高1.76倍,综合性能优良.HBG高效酸对岩屑溶蚀率较高,能够解决泥质、固相颗粒及钻井液的复合堵塞难题,在高含水储层避免沟通底水,并能够保护储层骨架.该酸液在南海东部L油田应用6井次,累计增油3.0×104m3,并成功避免了底水沟通,解决了低渗底水油藏的酸化增产难题.  相似文献   
72.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正逐步渗透并融入电力系统等传统领域.为增强潮流仿真中人机交互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仿真技术人员在输入数据、计算分析等过程中的重复劳动,本文从语音识别理论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潮流仿真中嵌入语音识别技术的方法.首先,对现有潮流仿真软件融入语音识别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其次,利用基于开源的电力系统分析工具Pandapower,设计了潮流仿真的语音识别流程,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最后,在建立的语音识别系统上,对1个仿真算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在潮流仿真中嵌入语音识别技术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潮流数据的语音编辑以及潮流计算的语音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73.
赵淼 《电工技术》2021,(9):118-120
在对供配电系统高压设备进行选型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正常环境条件,还要考虑设备工作于非正常环境条件的情况.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设备的允许温升、外绝缘、试验电压、安全净距、绝缘子片数、载流量等指标产生影响.探讨了在不同的非正常环境条件下,高压电气设备参数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74.
由于酸法地浸生产常年注入硫酸导致采区及其周边地下水形成硫酸盐污染。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模拟矿山废水,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循环批次试验和连续运行试验,探讨不同种类填料、循环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SO42-浓度、COD/SO42-值等对硫酸盐还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运行条件为:海绵+K3混合填料、HRT=12 h、进水SO42-浓度约0.8 g/L、COD/SO42-=2;长期运行结果表明,30 ℃时,连续出水SO42-浓度约0.10 g/L,SO42-去除率达到87.9%,达到地下水Ⅳ类水及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75.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 The use of secondary aluminum for structural component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limited by the high Fe contents in recycled alloys which often...  相似文献   
76.
摘要: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生产取向硅钢,其关键点之一在于脱碳退火后要进行渗氮处理。通过控制脱碳气氛,获得不同的氧化膜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在近似渗氮量条件下,氧化膜结构对渗氮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膜分为外层颗粒状氧化膜和内层层片状氧化膜两部分。随着脱碳气氛露点增加,脱碳板O含量增加,氧化膜厚度增厚、层片状氧化膜占氧化膜总厚度的比例下降,渗氮层深度增加。当层片状氧化膜厚度占比较高时,[N]原子积聚在试样的极表层,形成氮沿厚度方向的单峰分布,渗层较浅。当层片状氧化膜厚度占比较低时,[N]原子会越过该层,而在次表层再次发生积聚;从而除了极表层的氮峰外,在次表层形成一个或多个氮峰,渗层较深。  相似文献   
77.
利用含钼废料钼酸钙为原料,采用碳还原法冶炼钼铁,通过单因素分析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的试验条件,钼酸钙加入量应低于10%,熔炼温度为1 525 ℃,保温时间为25 min,碱度为1.3。通过XRD、SEM、EDS分析得出用此方法生产得到的钼铁合金中,钼以Mo2C、Fe3Mo以及Fe3Mo3C的形式存在,渣系为二元玻璃渣系,具有与普通玻璃相似的成分系统。经测定合金中钼的回收率大于99%,钼资源回收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120 t BOF-LF-RH-160 mm×160 mm坯CC工艺生产的铝脱氧20钢(/%:0.13~0.23C,0.17~0.37Si,0.35~0.65Mn,≤0.035P,≤0.035S,0.020~0.050Al)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技术,对LF精炼过程中脱氧剂加入时机进行调整,并对精炼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与夹杂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炉出钢后采用铝块脱氧,LF精炼进站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2O3,精炼结束前部分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Al2O3·CaO,RH结束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3~4个/mm2,铸坯氧含量(7.48~8.18)×10-6;而转炉出钢后采用硅锰进行脱氧,精炼结束前采用铝线,精炼过程中夹杂物主要为MnO·SiO2,CaO含量小于5%,精炼结束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RH真空处理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小于1.5个/mm2,铸坯氧含量(4.94~5.53)×10-6。因此,针对采用“BOF-LFRH-CC”工艺流程生产的含铝钢,提出精炼结束前将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同时运用RH真空高效去除夹杂物,以提高钢水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79.
0Introduction Amongavarietyofbondingtechnologies,vacuum brazinghasbeenwidelyadoptedasareliablemethodfor joiningaluminumcomponents[1],whereintheAl Sialloys systemisrecognizedasthemostpopularfillermetals[2,3]. Althoughasoundjointcanbeachievedforcertainalumi…  相似文献   
80.
确定电磁超声换能器钢管检测最佳磁化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红秀  吴淼  刘卓然 《无损检测》2004,26(6):297-298
由于电磁超声换能器检测钢管缺陷时,其磁场强度影响超声波幅值,进而影响检测灵敏度。为此设计了确定最佳磁化强度的试验方案,通过试验得到超声波幅值随电磁场激励电流的变化曲线。确定了最佳磁化强度时的激励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