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龙鹏 《中国水泥》2004,(8):65-6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支撑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将逐渐短缺。而水泥工业作为资源型工业.正是利用了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矿石资源.我国水泥原料矿山受传统的开采工艺制约.一般以潜孔钻机、电铲、矿车等生产方式为主.动力以电力为主,其生产效率低、作业面工作线长、动力供应设施多、维护工作量大、劳动定员多.特别是无组织  相似文献   
32.
龙鹏  毕明华 《节能》2020,39(7):64-66
关于微尺度燃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燃烧器结构、环境因素、燃料入口参数等对火焰传播状态和稳定的影响。在预混燃烧研究过程中,一般默认燃料和助燃剂已经混合均匀好,少有研究不同进气方式对燃料和助燃剂混合效率以及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入射角度微燃烧器内气体混合及燃烧情况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冷态时入射角度为45°时气流冲击较小,混合效果最佳。燃烧着火位置随夹角增大而逐渐后移,入口段周围,夹角越小,温升越快。  相似文献   
33.
龙鹏  陈卓  周俊  谢德成  李勇 《硅酸盐通报》2013,32(4):651-656
本文通过对铜闪速炉反应塔壁面残砖进行取样与电镜分析展开对塔壁面炉衬蚀损机理的研究,讨论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反应塔壁面造成侵蚀的机理原因与蚀损过程,发现造成反应塔砖衬蚀损的主要因素为熔锍的渗透、熔渣的侵入、气体的侵蚀以及高温熔体与气流的冲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应塔壁面炉衬工作面的优化温度条件为850~ 900℃.将反应塔壁面工作温度控制在以上温度范围之内,将有助于延缓反应塔壁面炉衬的蚀损过程,延长炉体寿命.  相似文献   
34.
龙鹏 《特种结构》2010,27(6):39-41
本文通过对新版桩基规范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公式的推导,得出了水池构筑物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通过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基于CFD软件Fluent 6.3对装配两种型式烧嘴的铜精炼阳极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炉内气相燃烧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装配I型烧嘴时,保温期炉内火焰峰值温度为2301 K,火焰长度为2.3R(R为炉体半径),氧化期炉内火焰峰值温度为2506 K,火焰长度为2.0R;装配II型烧嘴时,保温期炉内火焰峰值温度为2610 K,火焰长度为1.85R,氧化期炉内火焰峰值温度高达2800 K,火焰长度为1.82R.装配I型烧嘴的阳极炉内温度较均匀,能更好满足阳极炉精炼的工艺需求.烧嘴结构和天然气速度、环氧速度与侧氧速度对阳极炉内气相燃烧过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6.
基于数控机床各运动部件几何关系的综合分析,应用数控补偿技术,对机床整体空间误差进行补偿,提高了各轴移动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和几何精度,进而提高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37.
以常熟世茂商业中心项目深基坑开挖围护工艺为例,对2栋超高层塔楼的深基坑分别采用预应力旋喷锚桩支护和内支撑支护,对2种支护形式的施工部署、支护效果、工期和经济性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采用预应力旋喷锚桩支护,相比内支撑支护,对后续施工影响小,施工流程简单,施工工期短,造价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更多灵活性。  相似文献   
38.
龙鹏 《四川水泥》2003,(1):42-42
Noell Service and Maschinentechnik公司在德国Dlmen的分公司Hazemag&EPR为阿曼水泥公司的Rusayl厂提供了一套大型的交钥匙半移动组装式破碎站,用于石灰石、泥灰岩的破碎作业。日本IHI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作为这一项目的总承包商,已  相似文献   
39.
A design idea was proposed that it was about intelligent digital welding machine with self-learning and self- regulation functions.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was provided. It was introduced that a parameter self-learning algorithm was based on large-step calibration and partial Newton interpolation. Furthermor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welding technolo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ld bead is pegrect. Therefore, good welding quality and stability are obtained, and intelligent regulation is realized by parameters self-learning.  相似文献   
40.
针对铝合金薄片MIG焊接对能量控制精度要求高、工艺参数匹配困难的问题,通过对2 mm铝合金薄板的工艺参数进行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和对试验参数的最优组合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种工艺参数匹配及优化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完成了对1mm铝合金薄片的焊接,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