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钛及钛合金作为21世纪备受瞩目的质轻高强结构材料,用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滨海建筑具有其它金属材料不可替代的优势。介绍了金属钛作为建筑材料具有质轻高强、易加工、耐腐蚀性优异、与建筑材料良好的匹配性、较高的装饰性和较强的自洁性等特点,重点介绍了日本建筑领域用钛所取得的成就,综述了国内外建筑领域用钛的现状,指出我国发展建筑用钛的良好机遇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Axiovert 25型金相显微镜和德国Leica显微硬度仪对稀土铝箔的再结晶组织和硬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利用EBSD微取向分析术对稀土铝箔的再结晶织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e含量的增加,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变得更细小,硬度增加。稀土铝箔的再结晶经历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过程。加入Ce可以增加立方织构的取向密度,但不是越多越好,w(Ce)=0.0074%时立方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大,且立方织构的取向密度随着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旋转速度为750和1500 r/min,焊接速度为23.5 mm/min的焊接参数分别对时效态和固溶态的3 mm厚的Cu-Cr-Zr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焊接,研究转速及母材区(BM)初始状态对搅拌摩擦焊(FSW)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模型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SW后,接头晶粒显著细化,沉淀相在搅拌头的高温热作用下固溶在基体中。当BM的初始状态为时效态时,与1500 r/min样品相比,750 r/min样品晶粒尺寸较小且存在沉淀相,750 r/min样品力学性能较高,主要是晶界强化和沉淀强化的作用。当BM的初始状态为固溶态时,与1500 r/min样品相比,750 r/min样品晶粒尺寸较小,力学性能较高,主要是晶界强化的作用。当FSW转速相同时,时效态接头的晶粒尺寸小于固溶态接头,而力学性能高于固溶态接头,主要是由于BM的初始组织状态不同导致的。综合分析表明:FSW过程中选用低转速焊接,可以获得性能较优的接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深入解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河北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及目前的环保压力,分析了邢台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品种质量亟待升级;能源、环境、原料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最后得出邢台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是:以控总量、增品种、上档次和节能减排为目标,做精做专做洁钢铁工业.  相似文献   
15.
采用蚀坑法、EBSD微取向分析和X射线法等手段,对稀土电解电容器用铝箔制备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轧态织构主要要类型是立方织构({001}《100》)、黄铜织构({011}《211》)、高斯织构({011}《100》)、S织构({123}《634》)和铜型织构({112}《111》).铝箔的再结晶织构主要类型是立方织构({001}《100》)、高斯织构({011}《100》)、R织构({124}《211》).随着Ce含量的增加,稀土铝箔的再结晶织构中立方织构增加,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在稀土的质量分数为0.007 4%时立方织构含量最多.同时R织构随Ce含量的增加先减少,后略有增加.随着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增加立方织构的含量增加,R织构含量减少,在530 ℃退火时立方织构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转速对3 mm厚Q235低碳钢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对比分析了加工区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475 r/min较低转速时,组织演变以铁素体动态再结晶为主,形成细小的铁素体组织。在750 r/min较高转速时,加工伴随相变过程的发生,形成铁素体、马氏体及铁素体和碳化物混合体的复合组织,且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比母材提高了25.4%和35.3%,而搅拌摩擦加工后力学性能的显著提高,主要归结于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和位错强化。加工前后试样均呈现微孔聚合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