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工业技术   1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复合硅铁混凝剂荷电性及除污染性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聚法制备不同Si、Fe摩尔比的复合硅铁(PSF)混凝剂,应用Zeta电位分析仪对PSF共聚反应过程的荷电性及稀释浓度对荷电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比PSF与复合铝铁(PFA)对低温低浊水及屠宰废水的除污染性能,同时分析PSF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硅铁共聚反应不是铁盐的正电与聚硅酸的负电的简单电中和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原料混合或是各原料单独自聚的产物,而是硅、铁等的共聚产物.PSF浓度较高时,其Zeta电位几乎均在等电点附近,稀释水解后其荷正电量增加,达到11 mV;而PFA的Zeta电位平均值为36.1 mV,稀释后其荷正电量增加很少.对于低温低浊水,PSF对CODMn的去除率比PFA高20%;对于屠宰废水,PSF对浊度、CODCr及色度的去除率比PFA分别约高60%、66%及54%.PSF混凝机理是电中和/脱稳、架桥与卷扫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2.
污水处理用阳离子PAM的开发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介绍了国内污水处理及污泥脱水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生产情况及生产技术,罗列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如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曼尼希阳离子化法、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的共聚法、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氯甲烷盐(或丙烯酸二甲胺乙酯氯甲烷盐)与丙烯酰胺的共聚法等等。  相似文献   
83.
采用深海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M9913分泌的胞外多糖(EPS)分别对Pb2+和Cu2+进行吸附,研究了多糖用量、pH、吸附时间和共存离子对EPS吸附性能的影响及EPS对Pb2+和Cu2+的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EPS对Pb2+和Cu2+的吸附量随EPS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EPS对Pb2+和Cu2+的最佳吸附pH分别为4.5~5.5和4.5~6.0. EPS对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对Pb2+的吸附平衡时间则长达180 min.共存离子Ca2+、Mg2+、Na+、K+的加入均降低了EPS对Pb2+的吸附量,Ca2+、Mg2+的加入降低了EPS对Cu2+的吸附量,但低浓度的Na+和实验范围浓度的K+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EPS对Cu2+的吸附量.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SM9913胞外多糖吸附Pb2+和Cu2+的热力学过程,由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得到SM9913胞外多糖对Pb2+和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3.3 mg/g (10℃) 和36.7 mg/g (40℃).胞外多糖吸附金属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多聚糖中C—O—C、乙酰基和羟基是起主要吸附作用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84.
实验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对其各项理化性质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优良的沉降性能,其它各项理化性质也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其形成是各影响因素共同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常温下UASB处理鱼粉加工废水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鱼粉加工废水经过混凝处理后仍含有较高浓度的COD(50g/L以上)、氨氮(4g/L以上)、盐分(5g/L以上)的问题,从有机负荷、进水和出水pH、挥发性脂肪酸、氨氮、盐分等方面,研究了常温下UASB的启动特性及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对鱼粉加工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内能形成大量的颗粒污泥,启动迅速、运行稳定,具有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未出现氨氮和脂肪酸的积累和抑制微生物活性的现象。当进水COD为15~20.5g/L、容积负荷为8~9kg/(m^3·d)时,出水COD为2500mg/L(对COD的去除率〉85%),产气量为0.46L/gCOD(CH4含量〉80%,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颗粒污泥呈黑色椭圆状,粒径主要分布在0.315—3mm,污泥浓度为35g/L,MLVSS/MLSS为0.908,颗粒污泥的沉速为52.5~138m/h(沉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6.
麦草阳离子型吸附剂的合成及对硝酸根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氯丙烷为醚化剂,二甲胺为反应剂,对麦草秸秆改性合成阳离子型吸附剂。该文以改性后产物对NO3-的去除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单一影响因素,并结合正交实验得出影响因素结论与最佳改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时间是影响麦草秸秆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麦草投加量、催化剂用量、二甲胺用量、活化反应和反应时间是次要因素;最佳改性条件为,当固定环氧氯丙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为20 mL和25 mL时,麦草投加量是2 g,催化剂用量是15 mL,二甲胺用量是30 mL,活化时间1 h,催化时间1 h,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硝酸根的去除率可达78.13%。  相似文献   
87.
生物质阴离子树脂的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悦  许醒  高宝玉  岳钦艳 《化工学报》2012,63(1):301-306
采用环氧氯丙烷、二乙烯三胺和三乙胺等对麦草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改性麦草秸秆阴离子交换树脂(改性麦秸树脂),研究改性麦秸树脂的性能指标并重点考察其对水体中NO-3的吸附性能及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麦秸树脂引入了带正电荷的胺基基团,可以显著提高对NO-3的吸附性能;拉曼、红外光谱及zeta电位分析证明改性麦秸树脂对NO-3的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竞争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麦秸树脂对不同阴离子的竞争吸附顺序为SO2-4>H2PO-4>NO-3>NO-2,改性麦秸树脂对NO-3的最大吸附量为52.1 mg·g-1,与商业树脂相当;柱吸附实验表明,改性麦秸树脂对NO-3的柱饱和吸附量为45.2 mg·g-1,0.1 mol·L-1的NaCl及HCl溶液均可有效再生改性麦秸树脂。  相似文献   
88.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式,用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得到了P(DMDAAC-VTMS)和P(DMDAAC-AM-VTMS);探讨了BTMS的投料比对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和水溶性的影响;并对这两种絮凝剂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实验中发现;VTMS的引入使P(DMDAAC-VTMS)和P(DMDAAC-AM-VYMS)的特性粘度分别比PDMDAAC和P(DMDAAC-AM)的特性粘度略微增大,但其水溶性变差;在絮凝性能方面,P(DMDAAC-VTMS)和P(DMDAAC-AM-VTMS)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分别较PDMDAAC和P(DMDAAC-AM)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89.
有机絮凝剂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的结构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加入交联剂合成了有机絮凝剂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利用红外光谱(IR)和电子透射电镜(TEM)对聚合物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对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脱色效果实验,并对炼油厂含油废水进行了除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具有较强的吸附架桥能力和电中和作用,对于染料废水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对含油废水也有较好的除油效果,是一种高效絮凝剂.  相似文献   
90.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作为混凝剂对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进行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分析混凝絮体特性和超滤处理过程对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生成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PFC混凝效果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强;投加量为12 mg/L时,酸性条件有利于增强混凝效果;超滤过程可以去除混凝出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但对快速反应物的去除效果却不明显;在絮体粒径500μm的范围内,絮体粒径的增大有利于快速反应物的去除,从而降低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