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TiN改性TiC基金属陶瓷可转位铣刀片。研究了这种面铣刀片在切削正火态45钢时的铣削性能及其失效机理。试验表明,该铣刀片具有很高的耐机械冲击和抗磨损性能。切削用量适中时,未发现刀片“崩刃”现象,最终均以“磨损”的形式失效。因此,刀片具有很长的寿命。在断续高速切削钢件时,其失效机理除了机械磨损外,化学磨损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13.
Zn坡缕石负载纳米TiO_2复合粉体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n坡缕石粉体,并以TiCl4为原料,用中和水解法制备了Zn坡缕石负载纳米TiO2(Zn-P/TiO2)复合粉体.采用XRD、SEM对粉体的粒径、物相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UV-Vis测试了其光响应性能;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试验结果表明:Zn-P/TiO2复合粉体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均具有良好的光响应性能,对浓度为50mg/L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最高可达到92.5%.  相似文献   
14.
以Stöber法制备出的二氧化硅(SiO2)微球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两者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得到前驱体,通过煅烧该前驱体可成功获得SiO2/g-C3N4复合粉体。利用XRD、SEM、UV-Vis和BET等表征手段对获得的复合粉体进行物相组成、形貌、可见光吸收性能以及比表面积大小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Stöber法制备出的球形SiO2平均粒径约为2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SiO2/g-C3N4复合粉体中SiO2含量约为75%(质量分数)时,其比表面积最大,约为23.7 m2/g。同时,以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照射下,探究了不同g-C3N4负载量SiO2/g-C3N4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粉体中g-C3N4含量的降低,复合粉体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反而逐渐升高,g-C3N4含量约为25%(质量分数)时复合粉体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效果最好。原因可归结为,复合粉体的强吸附增强了可见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aO-Nd2O3-TiO2(BNT)系纳米粉体。在KOH碱性溶液中,以TiCl4,BaCl2和Nd(NO3)3为反应物,先制备出BaO-Nd2O3-TiO2(BNT)凝胶前驱体,再经低温水热处理,得到BNT系纳米粉体。产物通过XRD、IR、TEM等手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法获得的BNT系纳米粉体为立方相结构,稀土元素掺杂均匀,产物粒径小,分散度高。讨论了BNT系纳米粉体的形成机理,发现凝胶前驱体的存在有利于BNT系纳米粉体的成功制备。  相似文献   
16.
以DBS(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形态控制试剂,在水-丁醇体系中成功合成了准立方体形貌的α-Fe2O3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电镜(TEM)、紫外分析光谱(UV-vis)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体系中DBS含量对α-Fe2O3的生成和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DBS含量较少时主要得到α-FeOOH纳米棒,而随着DBS含量增大得到α-Fe2O3纳米准立方体,获得的准立方α-Fe2O3纳米颗粒有着优异的室温磁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铅和硫代氨基脲为最初原料,采用配合物低温水热分解法,制备了半导体 PbS 树枝晶.并用 X 射线粉末衍射(XRD)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所制备粉体为纯 Pb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粉体形貌是树枝晶形,且有 3 次枝晶析出,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案证实晶枝是单晶生长的.同时对PbS 树枝晶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纳米TiN加入微米TiC混合粉末(A)和纳米TiC0.7N0.3固体粉末(B)两种配料,用无压烧结方法制备了A和B两种金属陶瓷材料及其相应刀具,对材料的组织和刀具的切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陶瓷相由黑色的芯和灰色的壳构成;而B陶瓷相兼有黑白两种芯和灰色的壳结构。分布于陶瓷相晶界处的纳米颗粒具有增强陶瓷基体的作用。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刀具A的切削性能比刀具B更好;高速切削时,氧化和扩散磨损加速了刀具的失效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以TiCl_4和SrCl_2·H_2O等为原料,在常压下通过溶胶-沉淀一步法成功制备出了SrTiO_3纳米粉体,并对所得产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TiO_3纳米晶为准立方体,尺寸约为60nm。同时,采用电子工业用高纯碳酸钡标准分析法(HG/T 3587-1999)研究了当锶/钛比为1时,碱浓度、钛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分别对最终产物纯度的影响,得出钛酸锶纳米粉体最佳合成工艺参数:碱浓度为7.3mol/L,钛液浓度为2.8mol/L,反应时间5h和合成温度25℃。  相似文献   
20.
原料粉末粒度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米TiNmm添加到微米TiCpm复合陶瓷粉未和纳米TiCNcm固溶体陶瓷粉未中,用无压烧结方法分别制备出TCermet A和Cermet B两种新型金属陶瓷材料。SEM研究表明,在两种材料的显微组织中,陶瓷相均呈现芯-壳结构特征,即Cermet A陶瓷相由黑色的芯和灰色的壳构成,而Cermet B陶瓷相兼有黑白两种芯和灰色的壳结构。EDS能谱分析指出,黑色的芯由纯的TiC组成,白色的芯和灰色的壳均由(Ti,W,Mo)C固溶体构成。力学性能测试得出Cermet A具有比Cermet B更高的强韧性。TEM观察表明,适量添加的纳米TiN颗粒可分布于陶瓷相品界处,起到增韧增强陶瓷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