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雷福厚  郭明高 《中国生漆》1993,12(1):4-7,14
本文研究了 Fe~(3+)和漆酚催化 H_2O_2氧化单取代苯的产物。结果表明,硝基苯、苯酚和苯甲酸已被氧化成相应的酚;而在甲苯、氯代苯和溴代苯的反应体系中未检测到酚产物。  相似文献   
32.
以H2O2为氧源,研究了歧化松香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催化枞酸、环己烯、异戊二烯的氧化反应,通过分析反应产物的GC-MS谱图,评价氧化反应的结果以及产率.结果表明,歧化松香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可以较好地催化枞酸、环己烯、异戊二烯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33.
以新型胺化松香基大孔树脂(EDAR)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对抗生素阿莫西林(AMO)和青霉素(PG)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DAR对水中的AMO和PG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其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8.21和13.74 mg/g(pH为6.0、30℃时)。吸附过程是吸热的,吸附机制主要为氢键和静电作用。与不同类型商品树脂(XAD-8、L-493、XRD-4、DAX-8和XAD-1180)相比,EDAR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0.1 mol/L的NaOH溶液脱附效果优于其他脱附液。研究结果拓展了松香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可为水处理提供新的技术与材料。  相似文献   
34.
以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EGMRA)和丙稀酰胺(AM)为聚合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稀酰胺二元共聚物(松香基聚合物)。采用静态法研究该聚合物对葛根素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对吸附过程进行控制机理判断。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葛根素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最佳吸附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40%乙醇为溶剂配制葛根素溶液,质量浓度为6.0mg/mL,聚合物为20~40目,吸附温度25~50℃,振荡频率80r/min,平衡吸附时间为2h。饱和吸附量Qe为23.01mg/g。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膜扩散和粒扩散为此吸附体系控制步骤,通过菲克定律计算出膜扩散系数D为5.22×10-8cm2/s,粒扩散系数D为3.20×10-8cm2/s。  相似文献   
35.
以脱氢枞胺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脱氢枞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对分离提纯脱氢枞胺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0.285 g脱氢枞胺(1 mmol)、0.288 g丙烯酸(4 mmol)和4.91 g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8 mmol);反应溶剂为氯仿(30 mL),汽油(15 mL),水(300 mL)混合溶剂;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0.27 g);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为70~80℃,搅拌速度为300 r/m in。最佳静态吸附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为溶剂配制脱氢枞胺溶液,质量浓度为2 g/L,分子印迹聚合物为20~40目,吸附温度70℃,振荡速度150 r/m in。脱氢枞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脱氢枞胺的静态平衡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量为223 mg/g,平衡解吸时间为12 h,解吸率为95.9%。经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纯化后的脱氢枞胺质量分数由67.4%提高到98.3%。说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脱氢枞胺的特异吸附性能良好,可以达到分离纯化脱氢枞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由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加入交联剂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将该聚合物装填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可利用其印迹空穴中的特异性识别位点,实现模板分子和竞争分子间的分离.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填充色谱柱的发展状况、合成方法与袁征手段.重点论述对分子印迹填充色谱柱分离效果和印迹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指出模板分子的选择、填料的表面结构以及色谱条件对分离有较大影响.最后,对分子印迹色谱柱在药物分离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了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7.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由酸解与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交联酶解的过程,在微波与超声波处理下制备木薯多孔淀粉。以吸水率为指标,研究微波功率、超声波功率、时间、温度、pH、加酶量、酶配比等因素对木薯多孔淀粉成孔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波超声波辅助得到的木薯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附性较好,经由微波超声波处理过的木薯多孔淀粉较之普通酶解产品提高了68%;(2)经过微波超声波处理得到的木薯多孔淀粉,其孔径、孔深及数目较之普通酶解产品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8.
以马来海松酸和正辛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正辛烷为带水剂,合成了环保增塑剂马来海松酸三正辛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n(马来海松酸):n(正辛醇)=1: 4.5,催化剂用量为马来海松酸质量的3.6%,带水剂为马来海松酸质量的17.5%,反应温度180-200℃,N2保护下反应8.3 h,产物为浅黄透明油状液体,产率92.3%,HPLC测定酯含量为99.24%,1HNMR及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元素分析确定了产物分子式为C48H82O6,GPC测得重均分子质量为755。测定了其酸值、加热减量、开口闪点、体积电阻、粘度、热重曲线等性质,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三正辛酯符合增塑剂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9.
为了开发出一种分离纯化三七总皂苷的绿色新型吸附剂,本文合成了分别带有羧基(-COOH)、酯基(-OR)、羟基(-OH)的3种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制备的三种松香基大孔树脂吸附性能进行初步筛选,优选最佳树脂并研究其对三七总皂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以-COOH为功能基的大孔树脂吸附效果最优;其对三七总皂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与准二级方程更吻合,吸附热力学参数ΔS为159.46 J·mol?1·K?1,ΔH为30.73 kJ·mol?1,表明吸附是熵驱动的自发吸热过程;用40%乙醇解吸三七总皂苷,其纯度可由粗提液的35.37%提升到74.56%,树脂重复使用10次后吸附量几乎没有变化;通过量子化学计算验证了以-COOH为功能基的大孔吸附树脂在吸附三七总皂苷时表现出的优异性能主要原因是氢键的作用;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树脂安全环保,且安全性优于商业化树脂D-101。因此,制备的带有羧基的松香基大孔树脂适用于三七总皂苷的分离纯化,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以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为单体,Fe3O4为磁源,通过悬浮聚合和酰胺化反应制备出松香基磁性微球。利用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及磁天平对磁性微球进行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松香基磁性微球既具有顺磁性(磁化率为9.123×10-4 cm3/g),又具有功能基团(氨基),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9.73 m2/g、0.396 cm3/g和18.023 nm,表面和内部均有大量孔洞。当磁性微球粒径为72~108 μm时,在50 mL质量浓度为0.5 g/L Cr(Ⅵ)溶液中,调节pH值为2,吸附剂用量为0.8 g,25 ℃下振荡吸附,吸附平衡时间为4 h时,平衡吸附量为67.5 mg/g。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吸附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部扩散共同影响。磁性微球循环使用5次,去除率仍达第一次吸附的85%以上,具有很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