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通过图形模糊识别方法,提出分析烃类体系相态特征并判别其类型的模糊识别方法,从而加深了对烃类相态特征的认识,提高了识刑凝析气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53.
靖边气藏开发特征及中后期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靖边气藏为定容无边(底)水气藏,但储层中存在相对富水区,其存在及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必然也会对生产井的产状产生不利的影响。靖边气田生产井具有产量低,递减快,部分井有地层水产出,且不同区域的生产井产水量差异大的开发特征。通过对出水气井生产特点进行分类,研究了靖边气藏相对富水区的分布、成因及对生产井产状的影响,分析生产井产水对气田开发的影响程度;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靖边气田的合理采气规模,稳产技术对策,认为通过井网调整、确定不同类型生产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可有效预防气井高产水,实现目前开发规划要求,同时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通过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生产规模和稳产技术对策,对靖边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4.
从仪表的种类、测量原理、结构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熔盐介质的特殊性和使用工况的苛刻性,对熔盐系统各种仪表的设计与选型进行分析总结,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熔盐仪表发展方向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55.
为了增加木质素分子中羟基的含量,采用3mL 0.2mol/L的盐酸和3mL[BMIm]Cl离子液体混合溶剂对木质素进行改性得到再生木质素。利用FT-IR、SEM和TGA对制备的再生木质素进行表征分析。FTIR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上烷基取代的苯环转变为带有孤对电子基团取代的苯环,且木质素上的羧基含量减少,而羟基含量增加;SEM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的形貌发生变化,由无规则、非晶体型转变为规则的、块状晶体型结构;TGA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氯离子液体中,经盐酸改性的木质素的热稳定性明显降低,并且增加了再生木质素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56.
魏风  鲁伊恒  刘伟龙  李寒旭  陈明强 《电源技术》2012,36(12):1819-1823
采用FTIR与TG-DTG分析法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的稳定性和热降解动力学。用Kissinger法、Flynn-Wall法、Starink法和Friedma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热降解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红外分析表明当-CF2-基团在受到H2O2作用时,1 145 cm-1与1 204 cm-1处吸收峰强度分别下降约36%和38%。热重分析显示热降解过程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表观活化能E为145.16 kJ/mol,指前因子A为1.79×1011min-1,其热降解受P1机理控制;第二阶段的表观活化能E为187.19 kJ/mol,指前因子A为3.33×1011min-1,其热降解受3D(三维扩散)机理控制。  相似文献   
57.
鄂尔多斯盆地长7超低渗油藏渗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渗油藏由于岩性致密,导致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直接影响到油井的产能、文中在岩心流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长7超低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和油水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流体在该油藏中流动时普遍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较为明显,原始含油饱和度较低且可动油体积较小。结合低渗油田开发理论,对油井的产水规律及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长7超低渗油藏应尽早注水以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应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油井过早水淹:,研究方法及结果对合理开发超低渗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氢气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物油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是未来制氢的一种可行性方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油水蒸气重整制氢的研究进展。主要从重整制氢反应机理、热力学分析、催化重整催化剂、代表性的重整反应器方面进行讨论,指出催化重整中的主要问题是碳沉积导致催化剂失活。研制高活性、高稳定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The pyrolysis behavior of two kinds of typical biomass (pine wood and cotton stalk) was studied in nitrogen atmosphere at various heating rates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pyrolysis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evolution of moisture (<200℃), devolatilization (200~400℃) and carbonization (>400℃). The comparison of DTG curves of two biomass material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hemicellulose content of biomass, the more evident the shoulder peak of DTG curve. The weight loss process of two materials was simulated by the kinetic model assuming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pyrolyzing independently and in parallel, obeying first-order reactions. The pyrolysis kinetic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components were estimated by the nonlinear least square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fitting curv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ir activation energy values for pine wood and cotton stalk are in the range of 188~215, 90~102, 29~49 and 187~214, 95~101, 30~38 kJ/mol,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pre-exponential factors are in the range of 1.8′1015~2.0′1016, 1.6′107~7.1′108, 9.3′101~1.5′103 and 1.2′1015~6.7′1017, 1.2′108~1.4′109, 1.4′102~4.6′102 min-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increased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volatile tended to fall, whereas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hemicellulose decreased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volatile tended to rise with increasing of heating rate.  相似文献   
60.
郭晓兰  丁燕  陈明强  张伟 《广州化工》2013,(18):81-82,85
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海藻与杉木不同比例(1:2,1:1和2:1)混合的裂解特性。在升温速率为10℃/min,反应终温为700℃条件下,分别对TG、DTG和DSC曲线进行分析。随着海藻的含量增加残留物也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和最大放热峰温度则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陆地高等植物与海藻混合裂解,实现了能量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