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陈建孟  谭天恩  史小农 《化工学报》2003,54(12):1755-1760
引 言板式塔的操作通常可分为气体为分散相的鼓泡、泡沫工况和液体为分散相的喷射工况 .喷射态操作的塔板 ,虽然其效率一般较低 ,但具有通量大、压降低等重要优点 ,符合现代大工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 3] .有关鼓泡、泡沫工况下的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的研  相似文献   
32.
旋流塔板上的气流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Φ300 mm塔内,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A-25塔板上的气流测得不同流量下的三维时均速度场,得到切向、轴向速度与半径的关联式。得知主要气液接触区的气流场可描述为双层旋转流动结构。对流场特点及其对湿板操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引言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碳(CO2),导致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1]。NOx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而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目前国内外使用比较广泛的NOx废气处理方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其中干法可以分为选择性催  相似文献   
34.
采用复合溶胶-凝胶和水热技术制备了金属镧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催化剂1.2%-La3+-TNTs,研究了其在波长254 nm紫外光照射下催化转化气态污染物α-蒎烯的特性。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发光光谱和比表面测试分析表明,获得的催化剂具有混合晶型、介孔结构、PL发光信号弱、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在相对湿度40%~50%、停留时间60 s时,该催化剂对50 mg?m?3的α-蒎烯转化率达到了92%,且反应介质的相对湿度对其转化有一定的影响。波长185 nm的UV灯可以使其恢复活性,再生3 h后催化性能恢复60%以上。碳平衡和光解产物分析表明,当湿度40%~50%时,产物的水溶性和可生化性较好,大约有55%的α-蒎烯转化为水溶性的碳,吸收液的B/C达到了0.36,产物的生态毒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光解产物主要是松莰酮、3-羟基-α-蒎烯等和一些小分子醛酮和羧酸类物质。制备的1.2%-La3+-TNTs可广泛用于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相似文献   
35.
以KCl、Bi(NO33和类石墨氮化碳(g-C3N4)为前体,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BiOCl/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并进行可见光催化还原CO2,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同时研究BiOCl:g-C3N4(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光照强度对光催化还原CO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蒸气的存在下,BiOCl/g-C3N4较纯BiOCl和g-C3N4具有更高的光催化还原CO2活性,在催化剂用量为0.1 g,光照强度为2.413×10-6 einstein·min-1·cm-2,BiOCl:g-C3N4摩尔比为1:1的异质结催化剂显示了最高的光催化还原CO2活性,且可见光催化剂在5次套用实验后其活性基本不变。基于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试(BET)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征,可以推断BiOCl和g-C3N4之间形成的p-n结能有效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是增强光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葡萄糖和尿素作为掺杂剂,采用水热-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碳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及其对氯苯(CB)废气的转化性能。响应面法分析了C、N与钛酸四丁酯的添加比例对TiO2催化CB的影响,获得了C和Ti物质的量比0.49、N和Ti物质的量比0.28时,该催化剂对CB的转化效率相对较高。利用XRD、TEM等对催化剂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表明:C/N共掺杂TiO2为锐钛矿和金红石混合晶型,比表面积较大,吸收波长红移至500 nm。在反应介质相对湿度10%、CB初始浓度 50 mg·m-3、反应时间60 s时,催化转化率93.5%;制备的催化剂在相对湿度10%~60%范围内对CB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稳定性实验表明,连续测试10 h对CB的转化率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37.
乙腈-水相1,4-二氯苯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去除化工废水中的1,4-二氯苯,研究了Pt电极上乙腈-水混合溶剂中1,4-二氯苯电氧化机理。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氧化过程中既有电极表面失电子的直接电化学氧化,又有基于活性自由基的间接氧化。通过SEM表征和Pt电极表面观察,证明Pt电极在2.3 V(vs. SCE)的电位下氧化p-DCB过程中,表面存在黄色有机聚合物膜,致使体系的导电性变差。降解途径推断表明,反应首先经历了脱氯和对氯酚、对苯醌等芳香类中间体的生成;接着开环生成小分子有机酸;最后小分子羧酸进一步氧化成CO2。  相似文献   
38.
微电解-电解预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电解-电解工艺处理硝基苯废水,考察初始pH值、曝气、电流密度、电极间距等因素对硝基苯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条件下,初始pH 3.0、铁屑用量200 g/L、铁炭微电解反应1 h后,硝基苯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63.2%和22.1%;然后采用电解法处理,在电流密度为5 mA/cm2、电极间距为2 cm、电解1 h后,硝基苯和CODCr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2.3%和45.2%;废水B/C由原来的0.19上升到0.36.因此,微电解-电解工艺是一种有效的硝基苯废水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39.
宋爽  林莉莉  何志桥  陈建孟 《化工学报》2009,60(6):1554-1559
以Pd–Ni双金属复合物修饰泡沫镍电极(Pd–Ni/Ni)为阴极,对水中4–氯酚(4–CP)进行了电催化脱氯。Pd–Ni双金属颗粒直径大约为50–100nm且均匀地分散在泡沫镍基体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表明Pd–Ni/Ni电极比Pd/Ni或Ni/Ni电极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而苯酚是主要的脱氯产物。增大4–CP初始浓度和升高溶液温度均能使电流效率增大,而还原电流的增大则使电流效率减小。在表观电流密度2.500 mA•cm-2、溶液温度15 °C、4–CP初始浓度1 mmol·L-1时,4–CP脱氯效率可达82%。另外,根据Pd–Ni/Ni,Pd/Ni和Ni/Ni三种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的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电流条件下的脱氯效率,推断得到不同极化条件下的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40.
臭氧/超声联合降解水中对氨基苯酚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志桥  宋爽  周华敏  应海萍  陈建孟 《化工学报》2006,57(12):2964-2969
采用臭氧/超声联合降解含对氨基苯酚模拟废水.研究了对氨基苯酚降解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液初始pH 值、反应物初始浓度、臭氧投量、反应温度对臭氧/超声降解对氨基苯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氨基苯酚初始浓度为1000 mg·L-1时,pH 11.0,臭氧投量88 mg·min-1,超声密度0.3 W·ml-1,常温下反应30 min后对氨基苯酚去除率达99%以上.对氨基苯酚的臭氧/超声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得到幂指数方程描述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