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针对金精矿焙烧酸浸渣含碳,氰化过程中劫金造成金进入氰化尾渣流失影响氰化金回收率的难题,采用浮选法进行了氰化前预先脱除回收,然后进行了氰化浸出试验。试验考察了充气搅拌浮选、捕收剂煤焦油和松醇油、超声波预处理等对碳的预先脱除回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轻质煤焦油为捕收剂经超声波预处理浮选,含金碳回收率为71.51%,经浮选—氰化浸出金综合回收率达90.20%,较原工艺提高5.94%。  相似文献   
12.
抽油井中抽油杆接箍偏磨现象日益增多,造成油井维护的工作量上升、难度加大和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通过接箍偏磨相关机理研究,总结了接箍偏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普通接箍和硬质合金接箍在实际生产中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得出2类接箍的实际磨损量,并对其抗偏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油田正常油井生产的维护费用标准,从经济性方面评价了2类接箍应用前景,为油田生产创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刘朋  王为振  陈学辉  刘文君 《矿冶》2016,25(4):45-47
针对甘肃某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采用"浸锑—两段焙烧"脱锑、脱砷,然后进行氰化提金的流程。考察了浸锑条件和焙烧条件对脱锑、脱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后条件下,含砷、含锑难处理金精矿的脱砷、脱锑率分别达到78.59%、93.8%,然后通过氰化浸出工艺提金,金的回收率可从48%提高到92.3%。  相似文献   
14.
志留系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分布,多期海平面升降形成的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控制砂泥岩纵横向展布,为各类地层岩性圈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具有"满坳含烃"的地质特征。多期油气充注、运移和聚集形成志留系普遍含烃,但丰度不均衡。所以,要突破构造控烃的局限性,把扬子地区的鄂西渝东区和江汉平原区作为今后志留系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扬子区海相天然气勘探层系及突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扬子海相地层在地质发展史中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早印支期、晚印支—早燕山期以及晚燕山—喜山期4次大的旋回,大体形成了浅海、前陆坳陷、陆相断陷3大类型的盆地。多期盆地沉积充填、叠加改造,奠定了油气成藏聚集的物质基础。受不同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在沉积古地理环境和表生溶蚀作用控制下,形成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及中二叠统茅口组等古岩溶型储层。中扬子区晚二叠、早三叠世沉积期具备台地边缘礁、滩的沉积背景,同时区内还发育台内礁、滩。此外,志留纪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广泛发育的砂岩储层,应成为南方古生界勘探的重要领域。这些不同的油气聚集空间,显示区内勘探领域广阔。开展储层沉积相和高精度地震预测攻关研究,弄清不同储层发育的地球物理响应及其分布规律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勘探对策应该立足于寻找大型天然气藏,坚持上、中、下组合并举和多领域勘探兼顾,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实施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6.
改进了文献所提出的确定主应力方法的结论,使之更完善,应用更方便 。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胜利五号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齿条与座板间焊缝裂纹的修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是江汉盆地海相上组合的主要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研究指出,石炭系上统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和古岩溶作用控制.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储集层主要受白云化作用、古岩溶作用和后期构造运动控制,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储集层受沉积相、白云化作用和古岩溶作用共同控制。最后对储集层纵、横向上的发育和展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鞍)1井三叠系飞仙关组三段(T1f^3广)、二叠系长兴组二段(P2ch^2)和石炭系黄龙组(C2h)三个勘探目的储集空间、储层物性等特征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储层评价,指出本井区石炭系黄龙组为好的储集层段,长二段和飞三段为差储集层,并对石炭系黄龙组储层进行横向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石炭系黄龙组在整个构造部位均有分布,但构造主体部位分布稳定,连续性好.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埕岛油田埕北1区由于注水量偏大造成下部地层压力系数偏低,钻井中常引起长裸眼井段反复划眼、卡钻,甚至井眼报废等复杂事故。介绍了该地区不同井段的钻井液配方、维护处理措施以及斜井段岩屑床的控制方法。该井复配使用K-PHP和PAC-141,控制pH值为8.0-8.5,有效地稳定平原组、明化镇组井壁,减少井眼缩径、钻头泥包现象的发生;保证钻井液具有“低粘度、低密度、低切力和适当的滤失量”性能;严格控制钻井液固相含量小于7%,含砂量小于0.3%;通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环空返速为0.85-1.10m/s,提高钻井液的动切力、塑性粘度,在定向钻进阶段定时、定井段进行短程起下钻,用起钻前充分循环、起下钻分段循环钻井液的方法破坏岩屑床的形成,达到净化井眼、稳定井壁的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抑制页岩膨胀、防塌、携岩能力强,井眼净化、井壁稳定等性能均满足该地区不同井段施工要求,并具备无毒、无害、无污染、无荧光特点,在具有好润滑性的同时,满足海上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