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作为相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丙烯(PP)共混物体系并研究了其发泡行为。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其热行为和流变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貌及泡孔形态。结果表明,随着MAH-g-PP添加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加入PP促进了PLA的结晶,当MAH-g-PP含量达到7%时,PLA的绝对结晶度达到6.07%,同时加入PP提高了PLA/PP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使其发泡行为得到改善,共混体系的发泡倍率最大可以达到8.1倍。  相似文献   
22.
从聚丙烯挤出发泡体系的性能包括聚丙烯熔体的黏弹性、发泡剂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和成核剂的性能以及聚丙烯挤出发泡的气泡成核机理和气泡增长机理系统介绍了聚丙烯挤出发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具有显著应变硬化行为和高熔体强度的长链支化聚丙烯是获得优质PP发泡材料的前提;发泡剂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和成核剂的种类和性能对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泡孔尺寸和泡孔尺寸分布有显著影响;气泡成核和气泡增长机理对于聚丙烯挤出发泡的配方设计、工艺确定和设备选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物。以环氧扩链剂(CE)为相容剂,研究了CE含量对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结晶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CE含量为5份的共混物在冷结晶温度下的发泡行为以及泡沫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晶速率随着C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发性提高,在添加了5份CE的共混物中得到了微纳复合泡孔,泡孔密度达到1013 个/cm3,相对于PLA泡沫,共混物泡沫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0 %。  相似文献   
24.
1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几种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农机具数量大幅度增加,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优化,与其相适应的农机化服务组织相继而生.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水稻机插服务队)、中介服务组织(水稻跨区作业经纪人)、农机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和土地分散经营与机械化作业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5.
通过DSC、XRD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长链支化聚丙烯的结晶温度比线形聚丙烯提高10℃左右;共混物的结晶行为与长链支化聚丙烯类似,所形成的球晶多而小;由于结晶温度提前,长链支化聚丙烯的作用类似于结晶成核剂,率先形成的晶核具有物理交联点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对于配比为80/20的线形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共混物,由于长支链的存在,降温速率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结晶过程中并未发生结晶结构和结晶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26.
采用ARES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对线形聚丙烯(LPP)、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LPP/LCBPP共混体系分别与纳米黏土的复合发泡体系的动态剪切和稳态剪切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复合体系制备过程中螺杆转速、相容剂含量对复合体系熔体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复合体系的剪切黏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将纳米黏土引入PP发泡体系中可有效改进PP树脂的可发性。复合体系制备过程中,螺杆转速并未对LPP、LCBPP与纳米黏土复合体系的熔体弹性产生影响;随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用量的增加,LPP、LCBPP/纳米黏土复合体系的熔体弹性有小幅降低,但幅度并不显著;LCBPP/纳米黏土复合体系的剪切黏度具有较高的温度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表观剪切黏度下降显著。在低剪切速率区,LCBPP/纳米黏土复合体系的表观剪切黏度低于LPP、(LCBPP/LPP)/纳米黏土复合体系,但在高剪切区,三者的剪切黏度趋于接近。  相似文献   
27.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乳酸/有机改性纳米蒙脱土(PLA/OMMT)复合材料,对其复合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挤出发泡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含量的OMMT与PLA进行熔融插层会形成不同的插层与剥离结构;3 %的OMMT可以提高PLA的力学性能、改善热性能;OMMT能够提升PLA的熔体强度,同时在挤出发泡过程中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并且能够减弱发泡剂气体向PLA熔体外部的扩散,从而提高PLA挤出发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蒙脱土(OMMT)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的OMMT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熔融插层效果和PET/OMMT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挤出发泡行为.结果表明:熔融共混后,OMMT的层间距得到有效提高,形成了“插层结构”;OMMT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PET的结晶速率,但对其熔融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OMMT的加入能够可以提高PET的熔体弹性,同时在挤出发泡过程中具有气泡成核剂的作用,从而可以增强对PET挤出发泡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9.
从聚丙烯挤出发泡的加工设备包括挤出机的类型、发泡机头的设计、发泡剂的注入和计量控制以及聚丙烯挤出发泡的成型工艺包括螺杆转速、压力降和压力降速率、成核剂的分散、发泡机头的温度等系统介绍了聚丙烯挤出发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目前的研究表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发泡时需要考虑发泡剂逃逸和压力的升高与稳定;可以通过改变机头的形状和尺寸获得不同的压力降和压力降速率,从而控制挤出发泡的成核速率。提高螺杆转速、增加压力降和压力降速率有利于优质发泡材料的获得;优选适宜的发泡机头温度可以抑制气体逃逸,提高发泡倍率,获得更低密度的聚丙烯发泡材料。  相似文献   
30.
采用带有超临界CO2注入装置的双阶挤出机组制备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纳米碳酸钙(PP/POE/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三者配比为100/10/10。采用不同的表征手段分析了三元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超临界CO2挤出时对分散相的分散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P/POE/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存在一个超临界CO2最佳注入量(2.0份,质量份,下同),此注入量时样品中弹性体POE粒子的分散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nano-CaCO3粒子同样也分散最均匀,基本看不到大的团聚体;PP晶体尺寸最小、数量最多;注入超临界CO2后基体中没有生成β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