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Z91D镁合金的触变成形及其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加热时间和模具预热温度对AZ91D镁合金触变成形性、组织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AZ91D镁合金触变成形的最佳加热时间为90min(在585℃),模具预热温度为350℃;在此工艺条件下,初生相颗粒较圆整、粒度较小,组织最致密,相应地,其耐磨性也最好;与金属型铸造相比,明显地提高了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三元乙丙橡胶(EPDM)表面粗糙度对DLC薄膜和Cr/DLC的微观结构、附着力、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阐明Cr中间层对橡胶表面DLC薄膜的作用。方法 使用砂纸打磨EPDM橡胶得到不同的表面粗糙度。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粗糙度的橡胶基体表面沉积无中间层的类金刚石碳基薄膜(DLC)及有Cr中间层的类金刚石碳基薄膜(Cr/DLC)。使用二维轮廓仪获得基体及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X切割试验和摩擦磨损试验分别评估DLC薄膜的附着力和摩擦学性能。结果 基体表面粗糙度对薄膜的微观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却对薄膜附着力以及摩擦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薄膜附着力随着基体粗糙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基体表面粗糙度为1 100 nm时,DLC薄膜具有最强的附着力和最佳的摩擦学性能。此外,Cr中间层的引入对提高薄膜附着力和承载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 适当增加基体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强DLC薄膜的附着力,改善薄膜的摩擦学性能。Cr中间层可以提高薄膜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薄膜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Grp和SiCp混合增强ZA27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远  陈体军 《机械工程材料》1997,21(4):44-46,51
测试了5vol%Grp和10vol%SiCp混合增强ZA27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讨论了该材料在不同载荷(定滑动速度)、不同滑动速度(定载荷)下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混杂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于SiCp/ZA27复合材料和ZA27合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部分重熔过程中,6061铝合金粉末压制块的组织演变过程及其机理,讨论了重熔温度对半固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粉末压制块经部分重熔后,能获得细小、圆整的半固态组织。部分重熔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晶粒的快速粗化、组织分离与球状化以及最后初生相颗粒的粗化。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获得理想的半固态组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在半固态成形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出纳米结构层;利用OM、XRD研究沿厚度方向变化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变形层厚度与所用实验工艺参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试样剧烈塑性变形层厚度随喷丸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剧烈塑性变形层厚度随喷丸距离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弹丸体积分数与直径也有类似的规律。得出在实验所用的工艺参数中,最佳的工艺参数是喷丸距离13 mm,喷丸时间120 m in,弹丸体积分数100%,弹丸直径Φ8 mm,此条件下表层晶粒尺寸为20 nm左右,剧烈变形层厚度可达到53μm。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Al-15%Si(质量分数)合金,研究混合方式对受控扩散凝固Al- 15%Si合金初生硅相尺寸、形貌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控扩散凝固可以明显细化初生硅相,改善初生硅相形貌和在组织中的分布.其中,液-液混合细化效果比固-液混合细化效果好,特别是通过液态纯铝与液态Al-25%Si合金的液-液混合受控扩散凝固制备得到的凝固组织,其初生硅相平均尺寸仅为14μm,且在组织中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7.
ZA27合金部分重熔过程中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 ,对经Zr变质处理的ZA2 7合金在半固态温度 46 0℃部分重熔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 ,并对有关组织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 ,晶界处的共晶组织向初生晶内部扩散 ,趋于消失 ,晶粒由铸态时的等轴晶变为粒状晶。当保温 10min时 ,未来得及溶入的共晶组织开始熔化 ,使组织分离为近粒状。到 2 0min时 ,初生晶粒演变为粒径为 40 μm左右的球状颗粒 ,同时 ,晶粒中细小、弥散分布的 η相由外到里逐渐长大 ,并伴有熔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表面宏观观察、腐蚀前后微观组织观察以及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SEM)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拉拔道次对碳素钢电化学冷拉拔(ECD)过程中的拉拔力、显微组织、硬度、表面质量、晶粒取向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化学冷拉拔可以显著降低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降低材料表面硬度,改善表面加工质量,削弱塑性成形后的晶粒取向关系,并且经电化学腐蚀后的冲击韧性没有明显的下降。与传统冷拉拔(DIA)相比,电化学冷拉拔单道次拉拔力下降率最大可达49.79%,表面硬度最大下降率为23.68%,单道次伸长率最大可提高30.83%,冲击韧性下降率为0.19%~4.9%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为典型案例,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应用于起重机的可靠性评估体系.针对评估对象的复杂性,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系统进行分级,提出了现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五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C语言实现了程序化,建立了可供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管理应用的安全评估软件系统,为设备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铸造Grp/ZA27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含量Grp增强ZA27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和滑速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着重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磨损机制,结果表明Grp的加入明显提高了ZA27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并随Grp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在高载荷或高滑速下更显优越性,在不同载荷或滑速下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