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分析了煤气化渣的组成和形貌,针对气化细渣中碳资源的特点综述了其用作燃料、吸附材料、工业材料、催化剂材料的现状。讨论了气化细渣脱灰提碳技术的分类和原理,总结了近些年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目前物理法脱灰提碳主要采用浮选法和重力分选法,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都存在脱灰效率不高的问题;化学法采用酸碱洗的方式处理气化细渣,炭灰分离效果较好,但此过程会消耗大量的酸碱试剂。未来,应进一步探究气化细渣炭灰分离的机理及特点,开发合理且经济的脱灰提碳分离技术;同时,应加强耦合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组合工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2.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低温干馏炉内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燃气比和入口流速;同时为了提高兰炭质量、煤气热值和焦油产量,研究富氧干馏对兰炭生产工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气比和流速对干馏炉内温度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当燃气比为0.6时,干馏炉内气体充分燃烧,温度达到最高;当燃...  相似文献   
143.
GE水煤浆气化技术是第二代煤气化技术中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生产技术之一,是美国通用电气能源集团推广的具有世界领先的煤气化技术,我国对于GE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讨论了GE水煤浆气化技术原理、特点、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4.
以兰炭末(<0.45 mm)为原料,利用橡胶末(<0.075 mm)为黏结剂,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兰炭型煤.通过对兰炭型煤的制备条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热压温度为275℃、V(蒸馏水)=6 mL、m(黏结剂)=6 g,兰炭型煤的抗压强度可达3908.9 N,该条件下兰炭型煤的发热量、全硫、挥发分、灰分、水分含量指标均达...  相似文献   
145.
针对典型的大尺寸薄壁轴承支撑件,根据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合理分配加工余量、集中工序内容优化了工艺路线、通过分析切削状态和切削试验优化了数控刀具和切削参数,通过使用软辅助支撑降低切削状态下的震动趋势,在摆动结构主轴的5轴机床上使用动力头进行螺纹铣加工,并且使用CBN刀具进行轴承衬套的高硬度高粗糙度要求表面加工。解决了工件尺寸大、精度要求高、壁厚薄变形控制难度大、内腔螺纹可这性差以及轴承衬套磨削加工困难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6.
空分设备检修后的启动,进入调试阶段,往往发现很多与以往运行不同的参数,同时伴随着周期性的波动,使得设备不能正常的运行起来。本文通过对其原因分析,多次试验中解决问题。从实际生产出发,对这次检修做一定的总结,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7.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SJ低温干馏炉的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进口温度对干馏炉内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温度不同,炉内的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不同.随着进口温度的升高,干馏炉出口处和壁面附近处压力逐渐降低,炉腔内部压力总体减小,并且干馏炉出口处和壁面附近处温度较大幅度增高,炉腔内部温度总体升高.  相似文献   
148.
为了确定通过浸渍法制备的载铜活性炭的焙烧温度,并了解其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联机分析方法对载铜活性炭(Cu-AC)前驱物Cu(NO3)2/AC进行分析,确定Cu-AC的最佳焙烧温度为700℃。并以自制的Cu-AC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m(H2O2)∶m(COD)=1.4,m(Cu-AC)∶m(H2O2)=1.5条件下,对中低温煤焦油提酚废水进行催化湿式过氧化法处理,COD去除率达到91.8%,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9.
150.
该文介绍了传输线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原理。通过计算得出了初始设计参数,运用仿真软件ADS,建立了耦合器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出了器件的初始曲线。在对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后,得出了符合设计要求的的最优耦合器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产品加工及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研制的产品具有性能良好、结构简单、便于集成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