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使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设计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PAN-Br,通过引发甲基丙烯酸锌单体聚合制备得到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简称黏均分子量,下同)分别为7 507、8 517、9 905的嵌段共聚物聚丙烯腈-b-聚甲基丙烯酸锌(PAN-b-PZDMA),利用1HNMR和FTIR确认了大分子引发剂和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TGA和DSC测试结果显示,ZDMA链段抑制了聚丙烯腈的环化反应,提高了聚合物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52.
聚合物模板剂因其能够自组装成形态不同、尺寸可调的纳米单元,且在反应后易于除去等特点而在介孔材料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对近几年聚合物模板制备介孔材料的研究做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介绍了交联及嵌段共聚物、乳液及微乳液以及生物大分子作为模板制备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现代物理测试技术如TEM、SEM、XRD和N2吸附-脱附曲线等在介孔材料的制备表征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3.
双逾渗结构PVDF/(PA6/BN/AlN)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  赵俊  曹明  陈鹏  钱家盛  伍斌  夏茹 《化工新型材料》2020,48(7):60-63,68
  相似文献   
54.
采用大分子表面处理剂LMPB-g-KH570对纳米Si3N4表面进行修饰。利用共混技术制备了纳米Si3N4/ACM复合材料。利用RPA-8000、SEM、TEM等测试技术,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结构,促进纳米Si3N4在橡胶基体中的有效分散,橡胶硫化性能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添加2.0份改性纳米Si3N4/ACM复合材料,胶料正硫化时间减少38 s,拉伸强度提高24.8%,撕裂强度提高3.39%。  相似文献   
55.
以聚磷酸铵(APP)和Al(OH)3为阻燃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具有阻燃性能的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HDPE/PVC)基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PVC对木塑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流变行为的影响。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APP和PVC均可促进木粉成炭,同时提高了HDPE的热稳定性;流变测试结果表明:PVC与木粉的相容性较HDPE要好,并能促进木粉在体系中均匀分散,改善木塑复合材料体系的加工流动性;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PVC脱氯、Al(OH)3热分解均吸收大量热量,可降低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与热释放总量。  相似文献   
56.
介孔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在酸性溶液的条件下,利用模板剂与硅源水解后生成的聚集体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分子自组装,萃取除去模板剂而形成蠕虫状的介孔SiO2材料。采用TEM、XRD、N2吸附/脱附和FT—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固体材料为无定型氧化硅,与煅烧法相比,该介孔固体的孔径较大(7nm以上)、孔壁较厚、孔径分布较窄、BET表面积较大(可达1200m2/g)。  相似文献   
57.
当物质结构单元到纳米量级时,不仅能大大改善原有材料的性能,甚至具有了新的性质和效应。纳米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材料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前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纳米粉体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纳米粉体在橡胶补强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究聚乙烯材料的结构和导热性能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聚乙烯刚-柔嵌段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索了刚-柔嵌段结构对聚乙烯本征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刚-柔嵌段结构对聚乙烯体系的导热性能有较大影响;此外,通过机械拉伸及分子链间形成氢键两种方式,都可以使体系的导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研究结果为实验中设计和制备高本征导热...  相似文献   
59.
以5-甲基-2-苯基吡啶(CH3ppy)为主配体,3,7-二乙基-4,6-壬二酮(detd)、2,2,6,6-四甲基-3,5-庚二酮(tmd)和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LX),设计合成了3种含β-二酮类辅助配体的绿色磷光金属铱配合物(Ⅲ、Ⅳ、Ⅴ)。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PL)测得化合物Ⅲ、Ⅳ、Ⅴ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在250~280 nm,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0.8、534.2和524.8 nm。制备了3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结果表明,以化合物Ⅲ制备的器件亮度可以达到59125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5.0%,最大电流效率为53.8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62.1 lm/W,色坐标(0.30,0.62),在3个器件中综合性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60.
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通过与基体树脂流变行为的比较,发现木塑复合材料呈现典型的热流变复杂行为,木塑样品的临界频率较之聚乙烯移向更低的频率值,且其弹性模量、损耗模量对温度敏感性均显著高于聚乙烯。Cole-Cole曲线和扫描电镜(SEM)照片发现,木塑复合材料呈现多相体系结构。利用锥形量热仪和极限氧指数(LOI)方法探索了木塑配方、阻燃剂用量对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聚磷酸铵(APP)有助于促进膨胀炭层的形成,从而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