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热粘合PET按照一定比率混纺到原丝绒里面,制备得到新的混纺丝绒。利用纤维切片器、万能光学显微镜、纱线电子强力仪、滚箱式起球仪等对新混纺丝绒改性前后的横截面形态、力学性能、转移指数和抗起毛起球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热粘合PET对丝绒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热粘合PET的新丝绒,在热处理之后,强度明显提高了,从16.90 c N/Tex上升到18.57 c N/Tex,增加了9.9%,抗起毛起球性能也明显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费长书 《聚氨酯》2013,(8):96-97
本文介绍了抗静电剂作用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的分类以及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特点,并结合聚氨酯结构特点和表面活性剂的不同使用效果,客观分析了氨纶纤维三种抗静电改性技术的优缺点(接枝共聚改性、制备导电纤维、采用表面活性剂),提出了内置添加强极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涂敷硬脂酸镁改性技术,该改性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氨纶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测试了一种常规氨纶与一种低温易定形氨纶的定形效率及其定形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常规氨纶与低温易定形氨纶的热力学行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加热过程中,常规氨纶与低温易定形氨纶的结构变化,发现130℃下,低温易定形氨纶的定形效率远远高于常规氨纶。低温易定形氨纶的定形机制为:升温使得组成纤维的聚合物链段获得足够的能量,分子链间氢键发生解离,分子链被拉伸滑移,当温度降低时,分子链重新形成氢键,并在新的位置被固定下来,进而实现纤维的热定形。  相似文献   
14.
氨纶改性技术是提高功能化氨纶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从分子结构调控、共混纺丝改性和表面改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氨纶改性技术现状,结合氨纶存在的弹力不足、耐氯性差和染色性不佳等主要问题,分析了当前氨纶改性的目标及要求。当前氨纶改性技术基本上只解决单一问题,相关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应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完善,抗菌、导电、阻燃等高功能改性技术尚不成熟。在纺织强国新时代,应全面突破氨纶改性技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我国氨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氨纶热定形的机制,探讨了普通氨纶在低温下不易定形的主要原因,综述了制备低温易定形氨纶的各种技术方法,包括使用不同种类的异氰酸酯、聚合物二醇、扩链剂等,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指出了低温易定形氨纶今后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水滑石(LDH)和聚氨酯(PU)为原料,采用溶液流延法成膜,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DH含量的复合材料;借助广角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PU/LDH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DH在PU基体中以插层结构为主,PU大分子链部分插入LDH层间;适量的LDH粒子能够均匀分散在PU基体中;LDH对PU材料的热分解无阻隔作用;适量的LDH粒子能有效提高PU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PU/LDH复合材料中LDH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15.9 MPa和443.8%。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氨纶的生产及应用,指出了目前氨纶生产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容量聚合反应器及纺丝装置体系、废丝的回收处理、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等,探讨了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及技术解决方案,为氨纶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