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采用水浸-冷结晶工艺由天然硼砂矿制取硼砂产品,研究了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等因素对浸出和结晶的影响。最优工艺条件:浸出温度为60 ℃,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 mL/g,浸出时间为30 min;结晶温度为0~10 ℃,结晶时间为6 h。在最优条件下,硼浸出率大于98%,硼砂结晶率接近94%,硼回收率约92%。制得的硼砂产品杂质含量低,纯度高,产品质量达到GB/T 537-2009《工业十水合四硼酸二钠》一等品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2.
我国矿山固体废物排放及堆存数量巨大,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且尾矿、废石及煤矸石等含有大量可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回收这部分资源,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可观,还可有效改善矿区环境,减少二次污染,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介绍了我国矿山固体废物的资源概况及其危害,概述了矿山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与处置现状,分析了固体废物在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3.
以锂云母精矿为原料,采用氯化焙烧-水浸工艺进行了综合提取锂、钾、铷、铯的研究,通过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氯化剂用量、液固比等一系列条件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为850 ℃、焙烧时间为45 min、无水氯化钙和氯化钠用量均为矿样量的50%、液固质量比为4、浸出时间为45 min。在此条件下,锂、钾、铷、铯的浸出率依次可达89.73%、90.64%、93.27%、91.00%,浸出液中杂质成分除钙含量偏高外,其他杂质镁、锰、铁、铝、硅等浸出都很少。该工艺实现了锂、钾、铷、铯与杂质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44.
纳米铜复合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氯化石蜡与环氧大豆油复合应用于润滑油领域,发现环氧大豆油对氯化石蜡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在氯化石蜡与环氧大豆油构成的有机复合体系基础上,研究氯化石蜡/环氧大豆油与纳米铜粉复合后的摩擦学性能,探讨纳米粒子与有机添加剂的复合效应。结果表明:氯化石蜡与环氧大豆油复合体系与纳米铜粉复配后共同构成的有机/无机润滑体系,可在机械部件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膜,减少了其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45.
选用D564树脂对某地下卤水中微量硼进行离子交换的分离提取研究.结果表明:D564树脂对硼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饱和容量为8.5 mg/mL,工作容量为5.4 mg/mL;硼的平均吸附率为97.9%,解吸率为100%,洗脱液中硼浓度平均为1 989 mg/L,硼浓度富集了11.8倍,有效地实现了硼的分离与富集,有助于卤水中微量硼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6.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对磷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磷石膏中含有少量磷、氟以及有机物等有害杂质影响其应用性能,不能直接利用。因此,通过采用石灰中和、水洗、浮选3种净化除杂预处理工艺研究了云南安宁某公司磷石膏中水溶磷、水溶氟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石膏调浆-石灰-母液循环预处理技术能有效脱除磷石膏中的水溶磷、水溶氟,脱除率分别为74.95%、76.20%,质量分数可降至0.090%、0.043%,满足GB/T 23456—2018《磷石膏》的二级品指标限值要求;三级逆流水洗工艺也能有效脱除磷石膏中的水溶磷、水溶氟,脱除率分别为78.81%、89.94%,质量分数可降至0.087%、0.018%,预处理后的磷石膏质量也可达到GB/T 23456—2018《磷石膏》的二级品指标要求;而“一粗二精”正浮选工艺不仅能实现石膏和石英的高效分离,而且也能实现水溶磷、水溶氟的有效脱除,从而提高了产品纯度,并且达到GB/T 23456—2018《磷石膏》的一级品指标要求。从经济可行性角度和当前磷石膏的低值化利用途径分析,研究形成的石膏调浆-石灰-母液循环磷石膏预处理工艺更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47.
对江陵凹陷深层卤水提碘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采用空气吹出法进行提碘,选择了提碘全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为深层卤水中碘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共沉淀-熔盐法合成的BaFe8(Ti0.5Mn0.5)4O19纳米颗粒掺杂在邻甲苯胺的酸性溶液中,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导电聚邻甲苯胺磁性复合颗粒.借助FTIR、XRD、UV-Vis、TEM和VS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及其光、电和磁性能.结果表明,BaFe8(Ti0.5Mn0.5)4O19以15nm左右的晶粒分散于聚邻甲苯胺(POT)基体之中,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团聚.但是BaFe8(Ti0.5Mn0.5)4O19与POT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合作用,此现象与其它文献报道不一致.POT/BaFe8(Ti0.5Mn0.5)4O19复合颗粒的导电性随POT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比饱和磁化强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9.
以青海高钙油田水老卤为原料,考察了萃取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异辛醇体积分数、反萃相比等因素对硼萃取和反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磺化煤油为稀释剂、异辛醇体积分数为50%、萃取相比为1、萃取时间为15 min条件下,经过3级逆流萃取,硼的萃取率达到93.22%;在盐酸浓度为0.1 mol/L、反萃相比为1、反萃时间为15 min条件下,经过3级逆流反萃,硼的反萃率达到98.25%。采用异辛醇萃取—盐酸反萃—高温蒸发-低温冷却—重溶-冷却—过虑洗涤—干燥的工艺,可制得符合GB/T 538—2006《工业硼酸》要求的硼酸产品。  相似文献   
50.
以硫酸铜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超细铜粉,研究了微波的引入对超细粉体制备的影响,通过XRD、激光粒度分析和TEM表征了粉体的结晶性能、粒度度以及粉体的形貌,研究表明,微波的引入可以明显加速晶化反应的进行,在较短时间内制得的铜纳米晶发育好于传统热处理方式制得的铜纳米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