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质前躯体,合成系列微孔炭。合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可达2 368 m2/g;在300 K常压条件下,该材料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9mmol/g。通过调节碳质前躯体的配比和老化时间,可以控制微孔炭的孔结构;在炭化过程中,挥发逸出的Zn也对基体碳发挥协同活化功能,进而使微孔炭的微孔含量提高。微孔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其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2.
采用溶剂热反应并经在氮气中煅烧的方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Fe3O4/C纳米复合物。无需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仅通过调控反应物的浓度,合成出花状、纳米片状、空心球形结构3种纳米结构,并对不同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此外,三种不同形貌样品的电化学结果表明,花状样品的电化学综合性能显著优于另外两种形貌,在5 C的充放电电流下,其可逆比容量能达到227mAh/g,而空心球形、纳米片状结构样品的容量则分别为45、10mAh/g。  相似文献   
43.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质前躯体,采用自发泡法制得泡沫炭.为了提高比表面积,泡沫炭经质量分数65%的HNO3氧化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生长一层纳米炭纤维(CNFs).泡沫炭表面生长一层CNFs后,其比表面积和导热系数分别由40m2/g、107W/mK相应提高到198 m2/g、125W/mK.这种结构的CNFs/泡沫炭复合材料可以用作气相催化反应体系的催化剂载体.  相似文献   
44.
采用水热法合成比表面积1850m2/g、粒径lμm的中孔炭微球(MCM);而后将所制MCM加入比表面积为3200m2/g的超级活性炭(HSAC)中制成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的复合电极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比表面积为3200m2/g的HSAC中添加质量分数20%的MCM后,其颗粒接触内阻、离子扩散内阻明显降低;在6mol/L的KOH电解液体系中,在12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仍能稳定在230F/g.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纯HSAC和纯MCM的比电容仅分别为190F/g和148F/g.复合电极在大电流下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应归因于MCM合适的粒径、中孔结构及其较高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45.
(CONTENTSOFCARBON 2 0 0 2 )1 .1 具有有序纳米孔结构的炭材料的新制备工艺1.2 一种新型的纳米孔结构的炭化硅复合材料的合成技术1.3 用模板法合成均匀有序的多孔炭1.4 通过氮吸附和表面光谱分析研究有序中孔炭CMK 5的表面及其孔结构2 .1 碳纳米管在电子场发射器研究领域的挑战和进展2 .2 等离子弧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形成的新控制因素2 .3 HPLC中的特种金刚石2 .4 负载纳米级金属颗粒的炭薄膜的合成及微结构2 .5 Ni涂层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体的微波介电常数和渗透性3.1 中子照射对石墨造成的损伤及对其…  相似文献   
46.
47.
在室温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HNO3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 and 40%)为氧化介质处理沥青球,而后直接进行高温炭化处理,利用FT-IR、XPS、SEM和元素分析表征HNO3氧化沥青球及其炭化样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用30%HNO3氧化12h的沥青球在900℃高温炭化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球形度和表面形貌;HNO3处理引入的-NO2官能团在400℃前转化为胺基,促进了沥青分子的交联,保证了沥青球炭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当炭化温度为900℃时,胺基进一步发生了环化和芳构化反应,氮原子以吡啶氮和季氮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8.
结合中间相沥青的热性能和微型气泡的受力行为,通过比较不同原料体系所制泡沫炭的孔结构差异,研究了泡沫炭在自发泡过程中的成核行为。结果表明:1)中间相沥青在发泡过程中最初生成的气体将成为泡核,随后生成的微型气泡将在表面能及气泡内外压差的驱动下,在泡核周围逐步进行兼并、聚集和膨胀,并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成为球形气泡;2)自发泡过程中,中间相沥青的热性能是影响成核行为和泡沫炭孔结构均一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高硫焦制备超级活性炭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硫焦为原料,KOH作活化剂,按照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制备出一系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吸碘值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高硫焦制备超级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各活化因素对活化性能的影响,按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BET比表面高达3886m^2/g,微孔容量为1.82ml/g,孔径主要分布在0.4-0.8nm的超级活性炭,其活化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830℃,活化时间1.5h,碱/炭摩尔比6:1和原料粒度100-154μm。  相似文献   
50.
孔结构对煤基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制备系列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N_2吸附法及电化学测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孔结构对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活化法可制备出比表面积1 048~3 581 m~2/g、中孔率7%~91%的活性炭电极材料.在3 mol/L KOH无机电解液体系及1 mol/L(C_2H_5)_4NBF_4/碳酸丙烯酯(PC)有机电解液体系中,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分别达到322 F/g,190 F/g.2~3 nm的中孔对电解质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液的扩散阻力,提高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利用率,从而增强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