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高温低氧燃烧的发展及其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高温蓄热燃烧和低氧燃烧这两种燃烧方式的优缺点,解释了值得 优点产生的高湿低氧燃烧方式的基本原则,即高温蓄热燃烧能够充分回收余热,低氧燃烧方式可以控制NOx的排放量和噪声水平,并同时给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β-D-吡喃葡萄糖热解过程中生成HMF的4类(10条)反应路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葡萄糖热解形成HMF的最优路径为类型Ⅱ路径4,即吡喃葡萄糖单体首先开环形成链式葡萄糖,再经过醛糖向酮糖的异构反应,生成链式果糖,链式果糖形成呋喃果糖后,依次经历3次脱水反应,最终形成HMF,该路径的能垒为262.1,k J/mol.  相似文献   
73.
液相生化法烟气脱硫的研究--微生物的培养及脱硫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进行了脱硫微生物的培养以及粉煤灰上清液的制备.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粉煤灰的最佳浸泡条件,以获得最大浓度的Fe3+离子.并在内径为65mm,高1 500mm的有机玻璃实验台上进行了冷态脱硫实验,研究了不同吸收液、pH值、气液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条件下,粉煤灰上清液的脱硫效率高于蒸馏水;加入Fe3+的吸收液脱硫效率高于粉煤灰上清液;加入Fe3+,同时加微生物DYB1脱硫效率最高.气液比相同时,加入微生物DYB1的Fe3+溶液脱硫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4.
单耗分析理论的改进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进一步发展单耗分析理论,将设备能耗划分为设备结构因素和系统拓扑因素附加单耗,探索揭示设备间附加单耗的耦合关系与依变特性,理论推导建立了2种类型附加单耗的定量模型。对燃气轮机系统进行改进单耗分析,结果表明,设备间存在复杂耦合作用关系;设备能耗的65%~75%源自设备自身结构的不完善,其余则由系统拓扑结构缺陷造成。理论从新角度诠释设备能耗的产生原因,为探索系统和单元双重节能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5.
以流化床两相理论为基础 ,综合考虑了床内流动、颗粒扬析及磨损、颗粒在床内停留时间的随机分布、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各主要气体组分沿悬浮空间的浓度分布以及悬浮空间的温度分布 ,建立了流化床垃圾与煤混烧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规律基本一致 ,说明本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以甲苯为生物质气化焦油的模型化合物,以Ni-CeO2/SBA-15为催化剂,在自行搭建的固定床电化学催化(电催化)水蒸气重整实验台上进行了甲苯的电催化水蒸气重整实验,考察了电流强度、反应温度和水/碳摩尔比(S/C)对甲苯转化率、产气组成的影响,并对该催化剂进行了长时间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电流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对甲苯的转化效率;在电流为4 A、反应温度为800℃、S/C为3时,甲苯转化率可以达到94.7%。  相似文献   
77.
多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孔二氧化硅具有绝缘(电、热、声)、耐氧化稳定性、难燃、耐腐蚀、生理惰性等特性,被许多行业应用与熟知,俗称“工业味精”.本文全面介绍了多孔二氧化硅的分类、性能特征、生产方法,综述了在石化、环保、航天等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探讨了高级多孔二氧化硅的发展瓶颈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陈晨  陆强  蔺卓玮  李文艳  董长青 《化工进展》2016,35(10):3306-3312
随着选择性催化剂还原法(SCR)脱硝技术在国内的普及以及SCR脱硝工程的大量建设,废弃SCR脱硝催化剂的高效处置已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高附加值成分的元素回收是较为合理的处置方案。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废弃SCR脱硝催化剂3种主要元素Ti、V、W(或Mo)回收的主要技术方案,其中Ti元素的回收主要是通过钠化焙烧法或浓碱浸出法首先分离Ti元素,而后通过酸洗法回收获得二氧化钛;V元素的回收方法主要包括铵盐沉淀法、萃取法和电解法,从而得到五氧化二钒或者偏钒酸铵;W元素的回收方法主要包括钙盐沉淀法、钠盐结晶法和酸沉法,从而得到三氧化钨。在此基础上,对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为开发高效合理的元素回收技术提供依据,并指出后续研究中还需要优化酸洗法回收Ti元素的酸洗条件以及V、W元素的纯化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回收产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79.
手机制造商靠“价格战”、“机型战”拼抢市场的法宝失灵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打出服务牌,藉此在市场争夺中谋得更多蛋糕的愿望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80.
氧化铝耐火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裂纹等轻微损伤,是潜在的安全风险。为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了在烧成过程中模型尺寸、热处理温度、升温速率、降温速率以及气孔率等因素对氧化铝耐火材料裂纹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型尺寸增大时,对应的最大热应力值也随之增大,产生裂纹的风险也越大;最大热应力峰值出现在1 200~1 600℃温度区间内;只改变1 000~1 350℃温度区间内的升温速率时,升温速率越大对应的最大热应力值越大;窑炉从1 600℃降到室温时,降温初期最大热应力值迅速增大,且降温速率越大对应的最大热应力值越大;对于气孔率分别为5%、7%和10%的氧化铝砖坯,在相同的烧成条件下,气孔率10%砖坯的最大热应力值于1 200℃、1 300℃、1 400℃及1 500℃均最小,因此气孔率为10%比5%和7%更有利于降低烧成过程中裂纹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