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3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速度控制,提出一种将自抗扰和增强微分器相结合的新型自抗 扰速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增强微分器提取速度信号,并以此作为系统的输出构造线性扩张状态 观测器,对负载扰动和其他噪声进行估计和补偿.避免了常规差分方法带来的噪声放大问题,防止 将测量噪声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中,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新型自抗扰速度调 节器相对于PID调节器和普通自抗扰速度调节器,响应速度更快且超调小,尤其在速度测量环节 存在噪声和低速情况下,系统控制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2.
烧结矿余热回收竖罐内气固传热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军胜  董辉  刘靖宇  梁凯 《化工学报》2015,66(11):4418-4423
以自制气固传热实验装置为操作平台,实验研究了烧结矿颗粒填充床内的气固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气体表观流速和烧结矿颗粒直径是影响颗粒床层内气固传热过程的主要因素。气体表观流速越大,颗粒直径越小,床层内气固传热系数就越大。当烧结矿颗粒直径和气体表观流速一定时,床层内烧结矿颗粒温度的升高导致床层气固传热系数的增加和传热Nusselt数的减小。由于计算误差较大,现有的经验关联式不适用于求解烧结矿颗粒床层内的气固传热过程。基于量纲分析法,并结合实验测量数据拟合得出了能够描述烧结矿颗粒床层内气固传热特性的实验关联式,平均计算误差为4.22%,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特征,以贵州省晴隆-兴义高速公路登攀隧道为工程依托,对洞口段围岩变形展开研究,通过对现场围岩变形进行监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了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的时间与空间效应,进而对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监测断面围岩变形在开挖后历经8 d和27 m~30 m后稳定;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周边收敛值在时间轴上规律性较差,但累计变形量较小,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有限;洞口段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时间历程曲线有明显的规律,但累计变形量、分布特征与围岩本身属性紧密相关,地域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54.
球团竖炉热工过程解析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胜  董辉  蔡九菊 《钢铁》2004,39(4):60-63
在现场热工测试基础上,对导风墙一干燥床式球团竖炉的干燥、预热、焙烧与冷却过程进行解析,建立了导风墙一干燥床式球团竖炉热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且对生产条件下的济钢2号球团竖炉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模拟值基本相符,干燥床面积、焙烧风及冷却风与球团热流比、焙烧带氧含量是竖炉增产的关键因素,焙烧带氧含量须保证在5%以上。  相似文献   
55.
一种基于KEELOQ的改进加密算法及其在单片机中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讨论了Microchip公司的KEELOQ加解密算法的实现机制,通过引入随机数,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算法,并给出了其在单片机中的实现方法。该算法具有简单实用、所需硬件资源少、传输效率和安全性相对较高等优点,适用于需要数据加密的小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以东方13-2B钻井平台井架为研究对象,采用专业分析软件SAFI对其进行分析。由于井架结构的复杂性,选取井架作业工况和起升工况对该井架进行静态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设计提出改进建议,提高了该型井架的可靠性,并为节约平台空间、减轻质量和提高井架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型式试验证明该型井架满足作业工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制造执行系统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和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8.
N掺杂介孔TiO2柠檬酸催化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柠檬酸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掺杂介孔TiO_2,并用XRD、HRTEM、XPS、BET、UV-vis等手段表征了N-TiO_2。测试结果表明,煅烧前的样品是无定形TiO_2,低温煅烧后的产物是锐钛矿TiO_2,而750℃煅烧产物是金红石型。少量N元素的掺杂致使TiO_2的吸收带边位置发生少许红移,移向可见光区域。N_2吸附-脱附和光解甲基橙结果显示,N掺杂介孔TiO_2(3.0 at.%)的BET面积为102 m~2/g,孔尺寸大小约为9.8 nm,具有比P25更强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  相似文献   
59.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方向与途径之一。针对于传统冷却机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存在着系统漏风、回收余热品位和效率偏低等难以克服的弊端,借鉴干熄焦中干熄炉的结构和工艺,提出了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利用的结构与工艺,明确了其中的3个关键问题。研究表明,竖罐式回收利用是烧结余热资源高效回收与利用的一条新的途径;其不但实现了对烧结矿余热的高效回收,而且,热风即载热介质品质较高,从而有利于后续的余热利用;罐体内料层阻力特性、料层内气固传热以及冷却方式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是罐式回收是否可行的3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0.
烧结-冷却系统的漏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辉  赵勇  蔡九菊  周节旺  马光宇 《钢铁》2012,47(1):95-99
 从余热回收与利用角度,在热工测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烧结和冷却系统漏风的成因,定量研究了漏风对余热回收与利用的影响,并从减小漏风部位内外压差的角度提出了控制漏风的手段。研究表明,冷却系统漏风使得中国大中型烧结机工序能耗增加3%~4%,烧结系统漏风使得工序能耗增加8%~10%;正确设置冷却段鼓风机全压,使得烧结矿层上部和集气罩下部处于微正压,这是降低冷却系统漏风的有效途径之一;降低烧结机引风机的流量与全压是降低烧结系统漏风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