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氧化焙烧-常压(高压)碱浸和苏打焙烧-常压水浸工艺,对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WC的焙烧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XRD分析氧化焙砂,发现生成了难以分解破坏其结构的Fe(Al,Cu,Ti,Co)O.xSiO.2yWO3的多组分复杂固溶体物相,即使采用高温高压碱浸工艺,钨的浸出率也只有33%左右。苏打焙烧,增加碳酸钠量,提高焙烧温度,均可提高WO3浸出率(最高可达99.35%),降低其渣中含量(最低可至0.2%)。XRD分析可知,苏打焙烧可以抑制Fe(Al,Cu,Ti,Co)O.xSiO.2yWO3固溶体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胺类萃取剂N1633作萃取剂, 考察了其在钨萃取冶金中的性能。当有机相组成为40%N1633+40%异辛醇+磺化煤油(体积比), 在pH=8.27、相比(O/A)为1∶1、振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25 ℃时, 对WO3含量116.25 g/L的钨酸钠溶液进行萃取, 单级萃取率大于99%。绘制了N1633的萃取等温线, 经过三级萃取饱和容量达到109.03 g/L。用2.5 mol/L的氨水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 相比2.5∶1时, 反萃液中WO3浓度达到174.31 g/L。绘制了负载有机相的反萃等温线, 理论上以相比1.25∶1进行四级逆流萃取可将有机相中的钨基本反萃, 反萃液中WO3的饱和反萃浓度达到202.82 g/L。采用0.6 mol/L的硫酸以相比2∶1进行酸化再生后, N1633仍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季铵盐N263合成工艺毒性大、转型步骤冗长和设备要求高等问题,以三辛基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碳酸二甲酯(DMC)为季铵化试剂替代传统的氯甲烷与N235在高压反应釜中合成甲基碳酸酯季铵盐,考察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和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对叔胺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当N235与碳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5.6、甲醇与N235的体积比为1:2、三辛基甲基溴化铵催化剂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8 h时,叔胺转化率可达99.39%;该甲基碳酸酯季铵盐用3 mol/L H2SO4酸洗、0.6 mol/L NaOH碱洗,转型为SO2-4季铵盐;用转型后的2?4SO季铵盐按以下比例配成有机相:50%转型后的SO2-4季铵盐+30%仲辛醇+20%磺化煤油(体积分数),在25℃下用该有机相萃取钨矿苏打浸出模拟料液(105.7 g/L WO3,100 g/L Na2CO3),相比O/A=2:1,萃取时间为5 min时,单级萃钨率可达80.88%,有机相饱和萃钨量(以WO3计)为83.92 g/L。  相似文献   
14.
成宝海  肖超  肖连生 《湿法冶金》2011,30(2):99-102
铀钼分离是处理铀钼矿石的关键,介绍了铀钼水溶液化学性质的差异及沉淀法、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法、液膜萃取法分离铀钼的原理与应用,提出了选择性分离铀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新型萃取剂HBL101从镍钼矿焙烧料高酸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钼。考察有机相组成、料液酸度、相比、振荡频率、平衡时间、温度对钼萃取过程的影响,并绘制了HBL101萃钼等温曲线。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钼萃取率达96.8%以上,有机相饱和容量为12.09g/L;负载有机相用纯水洗涤后经3级逆流氨水反萃,钼反萃率达99.9%以上,实现了钼镍分离及钼的富集转型。  相似文献   
16.
钼酸盐溶液离子交换钼钒分离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钼酸盐溶液离子交换钼钒分离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钼酸盐溶液中V2O5含量约为0.5 g/L,钒与钼在pH值为6.5~8.5的范围内分别以和的形态存在.由于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的亲和力大于对的亲和力,在交换过程中优先被吸附,从而实现钼酸盐溶液中钼与钒的分离.在钼酸铵溶液中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钒、钼分离系数为295.62,取工作穿透点为0.02 g/L V2O5,可确保流出液用硝酸酸沉得到的钼酸铵产品中钒的含量小于0.001 5%.  相似文献   
17.
密实移动床—流化床离子交换除钼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密实移动床-流化床离子交换除钼技术二年来在工厂实际应用的情况,数据表明,该技术除钼率一般在99%以上,处理钼浓度高达1.4g/L的料液,产品APT中的钼含量也能稳定控制在0.0018%以下,且操作方便,树脂复用性能好,试剂消耗小除,除钼过程钨的损失率少于0.5%,对环境污染少。实践证明,该技术是一种经济的深度除钼工艺。  相似文献   
18.
复合引发剂合成氢氧化镁/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合成了氢氧化镁-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杂化聚丙烯酰胺合成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镁的存在可使杂化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提高.同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仪对其结构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整个体系的0.004%,单体质量分数30%.pH值为7~8,反应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酸-乙酸钠溶液浸出卡尔多炉渣中的铅,用无水亚硫酸钠沉淀分离浸出液中的铅,沉铅滤液脱硫(加氢氧化钡)后返回浸出工序,研究了相关工艺参数对铝直收率及亚硫酸铅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为300 r/min,浸出温度为室温(25℃),乙酸、乙酸钠浓度分别为1 mol/L和2 mol/L,液固比5∶1,浸出时间2 h时,铅的浸出率可达到99.1%,浸出液含铅78.3 g/L;在搅拌速度200 r/min,沉淀温度为室温(25℃),无水亚硫酸钠过量系数1.25,沉淀时间20 min时,沉铅滤液余铅含量可降至4×10-6,亚硫酸铅纯度达到97.4%,铅的直收率可达到98%以上;沉铅滤液除硫酸根后,补充乙酸、乙酸钠至摩尔浓度分别为1 mol/L和2 mol/L,返回浸出工序,按浸出的最优条件处理同样的卡尔多炉渣,铅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8.1%,实现了浸出剂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20.
硫化叶菌对镍钼硫化矿的浸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属硫叶菌浸出镍钼硫化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有菌组镍的浸出率均在90%以上,而无菌组为77.64%;驯化菌比非驯化菌的浸出率高,前者镍和钼的浸出率分别为94.7%和70.2%,后者为93.1%和68.4%;pH为2时浸出效果最佳,镍浸出率达100%,钼浸出率为66.97%;粒径<0.048 mm和<0.077 mm的浸样镍浸出率均达到100%,钼浸出率分别为68.4%和64.5%;低矿浆浓度比高矿浆浓度的浸出率高,5 g/L矿浆镍和钼的浸出率分别达100%和87.29%;在无菌条件下,浸样添加0.5 g/L Fe3+和对照组的镍浸出率分别为92.8%和76.6%,钼浸出率为52.56%和49.34%;嗜热菌(金属硫叶菌)比常温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浸出率高,前者镍钼浸出率分别为93.17%和73.52%,后者为67.34%和38.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