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质量守恒是数学模型的基本要求。然而,国内一些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维河网物质输移模型却存在明显的质量不守恒问题。本文在分析该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原模型提出了修正,进而建立满足质量守恒的一维河网物质输移模型,并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质量守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模型产生质量不守恒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模型的求解变量(物质浓度)定义于河段断面上,而非河段控制体中心,这一不当的设置导致模型在水流转向或者顺逆流的情况下出现质量不守恒的现象;质量等恒测试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模型成功解决了原模型质量不守恒的问题,其在计算过程中能够保证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2.
Kuo-Cheng Kao  耿兵绪 《人民珠江》2007,124(1):23-26,43
在有多个区域的算例中,我们介绍了两种处理方法以允许计算信息在边界处能够自由传递。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给定的一个交界面以实现最少的边界反射波,它在各个次区域之间只单纯计算初值问题。第二种方法则是在各个次区域之间利用压力边界条件,同时利用后退边界方法来减少压力误差。开始时,计算区域叠加在一起,但是利用后退边界在几个时间步长之后可以消除计算区域的叠加,从而可以避免近似边界条件的应用。这种方法有效防止了计算误差在各个次区域边界处的累积,而且通过不断的舍去边界值减少了计算误差往其他区域的传播。最后介绍了这种方法在计算表面波、重力流以及表面波和内波相互结合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旗威  耿兵  张炉青  张德宾  张书香 《精细化工》2011,28(4):347-349,374
研究了含氟烷基磷酸单酯类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H(CF2)6CH2OPO(ONa)2,记为DFH-PS]与无机盐和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3.73 mN/m;当NaCl浓度为0.2 mol/L时,可使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下降到21.62 mN/m;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该含氟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当n(DFH-PS)∶n(SDS)=5∶1时,可使水溶液表面张力在很低浓度时降至22.22 mN/m;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混合,当n(DFH-PS)∶n(OP-10)=8∶1时,可使水溶液表面张力降至27.0 mN/m。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以超临界CO2为介质的含氟聚合物的聚合反应研究,其中涉及氟烷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均聚和共聚,可熔融加工的四氟乙烯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等。研究表明超临界CO2具有一般有机溶剂不具备的优点,在含氟聚合物的合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高氯酸盐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的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高氯酸盐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讨论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不同修复技术的联合使用是今后对高氯酸盐污染水体修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反应介质,制备了醋酸乙烯酯(VAc)和三氟氯乙烯(CTFE)的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压力及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结构及膜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不同氟含量的共聚物,且共聚物中氟含量的不同是聚合物膜对溶剂接触角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化工原理课程知识是化工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化工原理是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和规律,得到工程理论,并利用这些工程理论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构造设计等。当今在着力培养化学工程卓越科技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利用该工程课程的科技理论特性,教学中突出重要工程参数的辩证分析与确定,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综合性分析化工设计问题的能力,树立力争技术先进经济性最优化的工程理念。  相似文献   
18.
倪献智  牟宗刚  耿兵  李春生 《山东化工》2014,43(10):130-133
化工原理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析研究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和设备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分析处理工程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应用了多种工程处理方法,极限处理方法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些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中,蕴涵着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智慧和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工程问题处理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基醚共聚物乳胶粒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稳定的、可室温交联的三氟氯乙烯-乙烯基正丁醚-羟丁基乙烯基醚共聚乳液,并对聚合物结构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研究乳化剂全氟辛酸铵用量对乳胶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单体配比对乳胶粒子形态及乳胶膜与水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逐渐减小,粒径分布变窄;引入含羟基单体羟丁基乙烯基醚会使乳胶粒之间出现粘连现象,聚合物乳胶涂膜与水接触角会随着羟丁基乙烯基醚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化工原理是一门化工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是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理论原理,研究实际化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从而得到工程理论,并利用这些工程理论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构造设计等。其知识体系展现了由科学理论建构工程理论的过程,反映了工程理论研究者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知识建构活动的机制,蕴涵着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十分有益的科学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