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7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炭/炭复合刹车材料的防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炭/炭复合材料氧化特点、抗氧化要求出发,综述了基体改性技术和涂层技术,对炭/炭复合材料防氧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对其高温抗氧化研究方向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2.
评述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炭/炭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的应用,主要论述了在模拟等温CVI工艺中经常使用的单孔模型、孔隙模型和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单孔模型在模拟微观过程的应用,孔隙模型和有限差分模型根据预制体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征选用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3.
由涂刷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配比的新型炭/炭(C/C)复合材料磷酸盐防氧化涂层,通过研究确定了优化涂层方案,涂覆有该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700℃下空气中氧化100h后,失重率仅为0.952%,热震实验和浸海水恒温氧化实验证明该涂层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涂覆有该涂层的C/C复合材料在600℃~800℃时的Arrhenius曲线由两条折线组成,折点为700℃,在600℃~700℃下的氧化表观活化能为139kJ/mol;700oC~800℃下则为93kJ/mol。  相似文献   
44.
化学气相沉积碳/碳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碳(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全尺寸C/C复合材料刹车盘在不同的比压、能载、环境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比压、能载的增大以及环境湿度的提高而减小。C/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磨损率仅为9.5×10-4mm/面·次。其磨损是由机械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磨损为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5.
新型真空熔化定向凝固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空感应熔炼与双区加热结合在一起的定向凝固装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研制出一套新型真空熔化定向凝固装置。该装置的主要特点是:(1)可定向凝固出较大尺寸的样品;(2)兼有熔炼和定向凝固的功能,熔炼好的合金液能自动底注到加热器内的型壳中;(3)定向凝固部分采用了先进的双区加热技术,既提高了温度梯度又减少了合金元素的烧损;(4)抽拉速度能在很大范围内调节。  相似文献   
46.
碳/碳复合飞机刹车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碳/碳复合刹车材料的优点制备方法及发展现状,并展望了C/C复合飞机杀车材料的未来。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了降低C/C复合材料制造成本,扩展C/C复合材料应用领域,选用低成本预氧丝纤维取代碳纤维,制备出C/C复合材料,并研究纤维种类对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两种纤维为原材料,采用CVI工艺制备出C/C复合材料,用MM-2000摩擦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摩擦面进行形貌分析。结果随着载荷的增大,预氧丝基C/C复合材料在与金属摩擦时摩擦因数保持在0.22左右,平均磨损量为0.82 mg/min,而碳纤维基C/C复合材料与金属配副相对摩擦因数较小(0.15~0.20),平均磨损量为1.17 mg/min。三种碳与碳配副中,预氧丝基C/C复合材料同预氧丝基C/C复合材料配副之间的摩擦因数随载荷波动的范围为0.28~0.33,较稳定,平均磨损量为1.76mg/min。碳纤维基复合材料与碳纤维复合材料配副时,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变化范围较大(0.15~0.33),平均磨损量为2.35 mg/min。预氧丝基复合材料与碳纤维基复合材料之间相互配副,其磨损最大,平均磨损量为2.95 mg/min。结论 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纤维种类有很大关系,采用预氧丝纤维制备出的C/C复合材料,无论与金属相互摩擦,还是与自身材料摩擦,均易形成较为稳定的润滑膜。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因数变化较小,磨损量和摩擦功也最低,表现出比碳纤维基C/C复合材料更优异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48.
四种用于制备炭/炭(C/C)复合材料的预制体,即1K发布叠层坯体(1#坯体),3K发布叠层坯体(4#坯体),发市 炭纸叠层坯体(2#坯体),特殊炭毡 发布叠层坯体(3#坯本),并探索了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用1#坯体制备的C/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2#坏体制备的材料弯曲强度最低,随著炭纤维(CF)体积含量的增加,用四种坯体制备的材料弯曲强度增大。确定了弯曲强度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49.
采用榉木和水曲柳两种木材作为原材料,在800℃下炭化,然后用丙烷作为前驱体,使用等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1050℃下沉积30h,制备出两种木基C/C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两种木材炭化后和沉积后的微观形貌,利用三点弯曲法测定了两种木材炭化后和沉积后的力学性能,通过断口显微照片分析了它们的断裂机理。结果显示,有大量的热解炭沉积在孔隙内壁上,由榉木制备的木基C/C复合材料相比水曲柳获得了较快的沉积速率,密度达到0.713g/cm3,获得了更高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达到了17.6MPa和8.58GPa,这两种木基C/C复合材料都属于脆性断裂,榉木基C/C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为晶间断裂,而水曲柳基C/C复合材料则表现晶间断裂和空洞聚集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50.
为提高炭/炭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设计出了Al2O3粉末和纤维+炭布缠绕预制体结构。采用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新技术制备出了炭纤维/热解炭+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SEM分析、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自表面到内部形成了有利于隔热的密度梯度,材料组织均匀,闭孔细小,分布合理,隔热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