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5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了耐火级氮化硅粉末的球磨性能,起始耐火级氨化硅粉末中含有大量的柱状β-Si_3N_4颗粒,其球磨性能差于常用的α-Si_3N_4。粉料,球磨相同时间仍残留有大量不利于烧结的柱状颗粒,但是通过延长球磨时间可以得到由球状颗粒组成的粉料,而延长球磨时间对起始粉料中的氧含量和杂质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2.
中国从事先进结构陶瓷和陶瓷发动机的研究和开发已有十年以上的时间。1986年正式制定了“先进结构陶瓷和绝热柴油机”国家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陶瓷粉末合成,材料设计和材料工艺,性能和显微结构研究,加工和连接,无损评价,内燃机部件制造及低排热柴油机技术。介绍了执行计划四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3.
由β-Si粉末通过一定的工艺条件得到致密的氨化硅陶瓷,试样的显微结构为短柱状和等轴状颗粒交织排列而成的均匀结构.材料的烧结过程分为重排、晶形转变、晶粒生长三个阶段,随烧结时间增加,烧结试样的显微结构开始阶段变化很明显,2h后结构比较稳定.温度升高有利于柱状颗粒长径比的提高,添加剂量的增加使显微结构粗化.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美国能源部关于研制陶瓷发动机的计划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25.
氧氮玻璃连接Si3N4陶瓷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Y-Si-Al-O-N系氧氮玻璃对Si3N4陶瓷进行了1450,1600℃保温30min的润湿实验和连接实验,结果表明,氧氮玻璃对Si3N4的润湿性较好,1450℃时两者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明显,而1600℃时热膨胀系数差异减小,接头附近存在扩散区,氧氮玻璃可以连接Si3N4陶瓷。  相似文献   
26.
第五届国际发动机用陶瓷材料和部件研讨会于1994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上海银河宾馆举行。本届会议由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内燃机学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单位发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承办。会议得到国际陶瓷协会、欧洲陶瓷学会、美国陶瓷学会、日本陶瓷学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严东生院士任国际顾问委员会和地方工作委员会主席,天津大学顾问史绍熙院士及日本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斋藤进六教授…  相似文献   
27.
为了降低氮化硅材料的成本,运用便宜的低纯度β-Si3N4粉末,通过无压烧结制备了氮化硅材料. 发现β-Si3N4粉末具有很好的烧结性能,得到的结构是由柱状颗粒和小球状颗粒形成的嵌套结构,结构组成均匀,没有晶粒的异常生长. 所得材料的抗弯强度为587MPa,韧性达到5.3MPa·m1/2,说明可在一般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28.
低纯度外β-Si3N4粉末的无压烧结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氮化硅材料的成本,运用便宜的低纯度β-Si3N4粉末,通过无压结制备了氮化硅材料,发现β-Si3N4粉末具有很好的烧结性能,得到的结构是由柱状颗粒和小球状颗粒形成的嵌套结构,结构组成均匀,没有晶粒的异常生长。  相似文献   
29.
本文用碳还原法合成氮化铝粉末,通过对使用不同起始原料,如活性碳、碳黑、α-Al2O3、Al(OH)3等合成的氢化铝粉末性质的比较,发现活性碳和Al(OH)3有助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物氮含量.另外发现α-Al2O3-活性碳系统中添加少量的氟化物具有催化功效,可在1650℃保温5h条件下获得氮含量达33.54%的AIN粉末.本文还对AlN生成机理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30.
以高岭土制备β-sialon粉料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在高岭土和碳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氧化铁作催化剂,在N2气氛下,通过还原-氮化反应,制得β-sialon粉料。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在反应温度下生成物的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β-sialon粉料中的氮含量。用TEM观察了粉末合成前后的形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β-sialon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β-sialon粉料中氮含量及Z值大小与工艺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