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喷气消防车的研制背景,机场用喷气消防车的发明原理,包括灭火及机动性能原理.分析了消防车的各项性能:可在喷射雾状水和泡沫之间快速切换,射流切入火焰能力强,25 S即可加速至90 km/h,有效射程60~80 m,瞬时覆盖面积达200 m2,扑灭6 t燃油520 m2大火仅需77 s,能有效扑灭各种机场火灾.  相似文献   
32.
隐身飞机的首次亮相在1989年12月20日,主角是美国的F-117,突袭目标为巴拿马军营。如果说当时F-117给人留下的印象还只是奇怪的外形的话,那么到了1991年1月17日,F-117这种奇怪的飞机才真正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威力。空袭的第一天,F-117A便大显神威,摧毁了伊拉克的通信中心、预警雷达站、防空系统指挥机构、国防部、情报部以及内务部等重要指挥机构a,为美军后续机群的出击铺平了前进的道路。画面转到1999年3月27日,在南联盟贝尔格莱德市郊,F-117残骸上,南联盟市民举起嘲讽的标语:"对不起,我们不知道你是隐身的!"这是这种不可一世的飞机首次折戟沉沙。2005年12月15日,美国新一代隐身飞机F-22A宣布服役,与此同时,美空军透露可能让F-117提前退役,据称前者集隐身、超音速巡航和攻击力于一身,威力要远高于后者。套用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这正是"去了一个狠的,来了一个更狠的。"隐身飞机正变得越来越凶狠。近年来的数次战争与冲突大大提高了空军在诸兵种中的地位,空军的战机、无人机甚至空地导弹的发展也向更高层次迈进,其中隐身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消息称,俄罗斯有意重新启动第五代战机发展计划,欧洲启动自己的隐身无人机计划,他们都试图在隐身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隐身技术又称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或低可探测性技术,即一种很难被探测或被敌发现的距离很短的技术,这意味着在战场上自己可以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占据先机。隐身技术可分为无源隐身(又称被动/消极隐身)和有源隐身(又称主动/积极隐身)技术两大类。前者尽量减少目标本体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主要是通过降低飞行器自身的电磁、红外、可见光、声音等可探测特征,使敌方各种探测系统不能提前发现或发现概率很低,发现距离缩短,即使被发现,其防御系统也已来不及作出反应。而后者主要是采用有源或无源的电子干扰以及光电对抗等方法来欺骗、干扰、迷惑、阻断对方的探测系统,减少被敌雷达、红外、可见光等各种探测系统发现的可能。由于目前侦察探测系统有雷达、红外、可见光、电子、声波等探测系统,所以隐身技术也相应地包括反雷达、反红外、反可见光、反电子、反声波探测等隐身技术。其中反雷达占主要部分,其次是反红外,然后才是反可见光等。本专题将重点介绍飞行器的雷达隐身技术,其次介绍飞行器的红外隐身技术和可见光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又分被动隐身技术和主动隐身技术两部分。  相似文献   
33.
缓冲层烧蚀故障严重危害高压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为进一步揭示缓冲层烧蚀机理,开展了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试验,研究了缓冲层受潮进水对烧蚀故障的影响.此外,利用铝板与几种常用带材组合成试验模型,验证了缓冲层烧蚀的其他诱因.结合国内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高压电缆缓冲层及金属套的结构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改善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高...  相似文献   
34.
采用传统的PI控制、模糊控制以及积分型变结构控制(IVSC)分别与矢量控制相结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即并网前的空载运行、并网时的过渡过程做了仿真实验。在IVSC与矢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中,将饱和函数加入到切换控制,使系统在边界层内产生准滑模运动,有效地抑制了转子电流的抖振。通过比较,积分型变结构控制(IVSC)分别与矢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能使系统在全局范围动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5.
快速分解算法具有很好的收敛特性,既能处理支路上的量测量,又能处理节点注入型量测量,计算速度快而又节省内存,是工程上一种公认的状态估计的优良实用算法,但它无法处理实际运行的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少量粗差,从而使状态估计的结果严重偏离真值.通过分析比较几种典型的抗差估计方法,将基于IGGⅢ法的抗差估计方法与快速分解算法相结合,用于抗拒少量粗差对估计值的影响.由于考虑到在粗差较大时,利用具有淘汰区的IGGⅢ进行抗差估计可能会出现秩亏,信息矩阵出现奇异现象,系统不可观,导致状态估计不能进行,故该文对IGGⅢ法中的常数选取进行改进.算例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抗粗差能力和可靠的收敛性,收敛速度快,并能够将抗粗差和状态估计在计算过程中能同时顺利完成,不需要进行多次状态估计计算.  相似文献   
36.
当目的层发生恶性漏失时,通常采用酸溶水泥进行堵漏,但是目前该堵漏技术尚不成熟。现有的酸溶水泥体系以水泥等胶凝材料附加碳酸盐为主,有的酸溶率低于90%,有的酸溶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需要。通过对影响酸溶率的主要因素的评价分析得到,优化碳酸盐加量和细度,可使水泥石的酸溶率高于90%,但很难提高到95%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泥石的酸溶率,研发了一种溶解促进剂,该促进剂通过添加有机类发泡剂和含有磺酸根的饱和烷烃作为稳定剂,在碱性条件及一定温度下能够自身分解,产生少量细小的气泡,均匀地分散在水泥浆中,在水泥凝结物基体上预留下溶蚀孔洞,为酸液腐蚀提供通道,使水泥石酸溶率及酸溶速率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30 min水泥石酸溶率可达96%以上。经现场试验检验,该套水泥浆体系性能易于调节,不仅解决了恶性漏失的难题,而且保护了储层。   相似文献   
37.
为了充分发挥挤压工艺在高性能轻合金制备和成形两个层面上的技术特点与集成优势,轻合金挤压成形/成性一体化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该类方法的技术特点在于通过对挤压模的优化设计、加载形式及坯料结构等的改变,将以往独立的细晶制备工序巧妙融入到挤压过程中,在单道次内即达到了对挤出制品"形/性"双控的实效。从研究概况的"缩影"可以看出,与常规挤压相比,在降低成形载荷、改善挤出流动均匀性、提高制品组织性能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其综合优势。随着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的解决,藉此为高性能轻合金短流程控形及控性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8.
文章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监控的模拟评估系统。采用基于AI智能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方案,通过人脸图像的捕获与抽取、图像的识别与判定,实现了人脸的捕捉和比对、人脸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39.
在对国内外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的技术水平进行了行业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的技术水平现状,指出国外的效率指标比较高、国内外的汽蚀余量性能指标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并对整理结果进行详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40.
孙剑锋  朱鹏  王野 《热力发电》2020,49(12):146-150
为解决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空预器)普遍存在的漏风率超标等问题,本文研究了空预器不同密封形式的实际运行情况,讨论了检修维护水平和机组容量等级对密封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空预器改造后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结果发现:应用效果最好的是可调式密封,柔性密封次之,固定式密封应用效果较差;机组漏风达标率随着电厂装机数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机组容量等级会对不同密封形式的密封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容量等级的机组适合的密封形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