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载铁酚醛树脂基活性炭的制备及H2S脱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溶法在水溶性酚醛树脂中加入硝酸铁,经高温炭化和二氧化碳活化,制备出载铁酚醛树脂基活性炭.使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A)、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液氮物理吸附对产品进行了物理性质表征.BET测试表明,活性炭比表面积为258.11 m3/g,平均孔径为3.2 nm.考察了载铁活性炭常温含氧气氛下对硫化氢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载铁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具有较高的脱硫活性,其中含铁组分对氧化硫化氢有强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2.
在物理化学教学中注重扩展课堂知识“外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较高层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内涵”的知识联系,强化基础知识框架中的多通路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界面物理化学教学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反例,指出了用"熵判据"只能判定非隔离系统过程的可逆性,而不能用于判定非隔离系统过程的自发性。  相似文献   
34.
本文针对物理化学中的教学难点热力学三大定律进行讨论,指出学习热力学三大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论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来源及其应用,指出不同热力学函数判据的来源及其应用条件,以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热力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5.
先锋褐煤CO/H2O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CO初压、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以CO/H2O为溶剂对云南先锋褐煤进行超临界萃取,对萃取物的族组成进行了^1H,^13C-NMR分析。结果表明:萃取产率和转化率随CO初压增大而增加;CO和H2O可发生变换反应生成中间态活泼氢,从而具有较哟的供氢能力,使萃取产率和转化率提高;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及碳酸盐对CO/H2O变换反应有较强的催化作用;萃取物的油组分以单环芳香结构为主,具有较高的H/C比和较多的  相似文献   
36.
油酸酰胺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酸、顺丁烯二酸酐、二乙醇胺为原料 ,经加成与酰胺化两步反应 ,合成了油酸酰胺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OMA。在催化剂 PB和 KOH存在下 ,控制两步反应温度分别为 1 70~ 1 80℃和 1 50~ 1 65℃ ,w ( PB) =0 .3 % ,n (油酸 )∶ n (顺丁烯二酸酐 )∶ n (二乙醇胺 ) =1∶ 1 .1∶ 3 .3 ,总反应时间 5~ 6h,产物收率达 82 %。OMA水溶性好 ,抗硬水、耐水解能力强 ,在 p H值 5~ 1 0水溶液均能稳定存在 ,具有很好的稳泡性和较好的润湿、乳化能力 ;在水中对黑色金属有优良的防锈性能 ,对铜也有一定的防腐蚀效果 ,适用于水基金属切削液等水基型体系。  相似文献   
37.
物理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心.本文从物理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讲授、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介绍了作者和同事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38.
利用锌微晶沸点较低易于蒸发以及形态丰富多变的特点,在微米尺度的锌晶粒介入下采用两种方式实现碳纳米管的组装.方法一:先蒸发得到一定尺度的锌微晶,然后以其为牺牲模板基于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技术实现碳纳米管的原位组装;方法二:与方法一的工艺过程相反,先在SiO2基片上气相沉积获得定向碳纳米管膜,然后以其为基板蒸发沉积锌微米晶对生长后的碳纳米管膜进行形貌调控和组装.结果表明,尽管两种组装方式的过程和原理不同,但都可获得碳纳米管的组装图案,且过程简单可控.这一技术可为碳纳米管的组装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9.
采用水热合成法,原位一步还原硫钼酸铵/氧化石墨前驱体,得到三维的二硫化钼/石墨烯(3D-MoS2/G)组装体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羰基硫(COS)的催化加氢转化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微波处理前/后组装体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与传统硫化法制备的MoS2/γ-Al2O3催化剂相比,经微波处理的水热一步法构筑的3D-MoS2/G-160M组装体显示出优异的催化加氢脱硫活性,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260℃),COS转化率即可达100%。这种优异的催化性能归结为三维组装体的特殊结构及高度分散在其石墨烯片层上的MoS2纳米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中外两所高等学校教学效果评价表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国外两所高校学生对所修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表的对照,分析两高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侧重点的异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我们可以在现有评价条目的基础上,对评价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并进一步增强评价表的教学反馈功能,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授课质量的提高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