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应用VB进行OLE对象数据的自动排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Visual Basic为平台进行数据库的开发,主要针对Microsoft Mccess中“OLE对象”字段类型的数据进行显示和输出的控制,利用OLE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在VB环境中直接调用Mi-crosoft Word应用程序对试卷信息的自动化排版。  相似文献   
22.
电极的名称及其规定是电化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在查阅英文资料和参照英文教材时,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时会造成混淆,甚至歧义。本文通过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种情况的讨论,阐述中、英文教材对于电极反应的本质和名称的规定。  相似文献   
23.
通过测试矿渣微粉筛余,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研究3种三乙醇胺系助磨剂对矿渣粉磨的作用效果,同时利用粒度粒形检测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矿渣微粉的颗粒群形貌,并探讨了助磨剂对矿渣微粉活性指数及水泥-矿渣基胶凝材料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助磨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矿渣微粉筛余,提高其比表面积,提高幅度为5.3%~13.5%;掺入助磨剂后,矿渣微粉颗粒群的圆度降低,粗糙度与伸长度增加,粒度分布发生变化,0~20 μm颗粒含量显著增加;水泥-矿渣基胶凝材料凝结时间缩短,标准稠度变化不大,安定性符合国家标准;助磨剂能显著提高矿渣微粉的活性指数,提升其质量等级.三种助磨剂以三乙醇胺复配无机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4.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高有机物含量的地表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对受高浓度有机物放心水污染的地表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仅用硫酸亚铁氯化法混凝处理时,原水CODMn浓度增加使混凝效果变差,混凝曲线的最佳药量范围变窄,处理后水质难以达到要求,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有显著强化混凝效能,其强化混凝效果与投加方式有关,高锰酸盐复合药 硫酸亚铁混凝剂之后投加的混凝效果最好,投加主锰酸盐复合经剂强化处理使混凝曲线向下移动且向两极张开,拓宽了最佳混凝剂投量范围,提高了系统了抗干扰或抗冲击性,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最佳投量与原水CODMn之间符合双矩形双曲线方程y=4\854x/(25.527 x).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矿渣粉煤灰陶粒表观密度、颗粒抗压力和吸水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制备性能优异的高性能轻骨料.方法以粉煤灰和矿渣为原料,采用不同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进行试验及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严重影响制得陶粒的内部孔结构,对于获得轻质、高强、低吸水率的高性能陶粒至关重要.结论对于矿渣粉煤灰陶粒(原料组成为:粉煤灰:矿渣:增塑剂=63:27:10),当焙烧温度为1 220℃,焙烧15 min时所得陶粒的表观密度、颗粒抗压力和吸水率较佳.  相似文献   
26.
为改善蒸养对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响,采用蒸养后补充养护的方式提高混凝土28 d龄期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蒸养后再水中养护或室外湿织物覆盖12~48 h,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先增加后降低.蒸养后再标准养护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随标养时间增加而增加.蒸养后再薄膜覆盖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也随覆盖时间增加而增加.采用蒸养后补充养护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均优于蒸养后直接进入室外自然养护的混凝土.其中,薄膜覆盖是对蒸养混凝土较优的一种补充养护方式.  相似文献   
27.
主要研究煤矸石及孔结构特征对煤矸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自燃煤矸石,按50%和100%取代碎石配制C30混凝土,测试煤矸石混凝土工作性、强度、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煤矸石混凝土水泥浆体与骨料交界面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矸石取代量的提高,煤矸石混凝土流动性降低、强度下降,孔隙率提高,孔径、电通量增大。结论:随着煤矸石取代率的增加,煤矸石混凝土流动性降低10~20 mm,抗压强度降低8.62~11.47 MPa;当煤矸石取代率达到100%时,煤矸石混凝土孔体积是普通配合比体积的2倍,而平均孔径增大了2.6倍;氯离子扩散系数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