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7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集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的诸多特性于一身的新型功能材料,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2.
利用普通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大面积的纳米硅薄膜。不同温度下薄膜暗电导率的测试研究表明 ,薄膜的室温暗电导率随成膜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应的电导激活能降低。热激活隧道击空机制可以较好地解释纳米硅薄膜特殊的电学性能。原位后续热处理研究表明 ,延长热处理时间以及采用低温成膜、高温后续退火的热处理方法均能有效提高其室温暗电导率。  相似文献   
63.
通过聚乙烯醇(PVA)辅助的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钛酸锶(SrTiO3)材料。X射线衍射(XRD)证明其结构为立方钙钛矿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显示通过控制原料中锶和钛的浓度可以控制合成出具有花状纳米结构、纳米线及纳米线网状结构形貌的纳米SrTiO3材料。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证明不同形貌的纳米SrTiO3为类单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中锶和钛的浓度是控制定向聚集合成不同形貌纳米SrTiO3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以钛酸四正丁酯((C4H9O)4Ti)水解沉淀的钛羟基氧化物和硝酸钙(Ca(NO3)2.4H2O)为反应物料,加入适宜浓度的矿化剂氢氧化钾和络合剂柠檬酸钠,在温度200℃水热反应12h后得到了CaTiO3粉体。利用SEM、XRD、TEM等对CaTiO3的形貌、尺寸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对其紫外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钠在CaTiO3水热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其形貌和紫外光催化性能随着柠檬酸钠浓度改变而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5.
以层状结构的K2Ti6O13纳米纤维为钛源,成功实现了钙钛矿结构钛酸铅四方板状颗粒的合成。分别利用XRD、SAED、SEM、TEM、HRTEM对其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PbTiO3四方板状颗粒平行于(101)晶面,厚度约为200~300nm,边长约为1~2μm。基于水热处理时间对物相和形貌演化的影响,讨论了PbTiO3四方板状颗粒形成机理。发现层状结构K2Ti6O13对PbTiO3四方板状颗粒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水热处理过程中,Pb2+离子取代K2Ti6O13结构中的K+离子,导致层状剥离,形成钛酸铅片状基元,结晶形成中间相PbTi0.8O2.6,进而转化为钙钛矿结构PbTiO3二维板状四方颗粒。  相似文献   
66.
通过在水热过程中引入无水乙醇、油酸、油胺和聚丙烯酸4种有机分子以实现对钙钛矿相钛酸铅纳米结构晶体生长的调控。利用XRD、SEM、Raman、TEM和HRTEM对水热合成的粉体进行系统的表征和分析。对应4种有机分子,水热合成的钙钛矿钛酸铅粉体分别为面包圈状微米片、正方形纳米片、碎裂立方体和不规则纳米片团聚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水热体系中无水乙醇有机溶剂的引入对面包圈状单晶微米片的形成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所形成的微米片边长约为5~20μm,厚度约为150 nm。XRD、TEM和HRTEM的微结构分析表明,钛酸铅单晶微米片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沿着ab晶面的强烈取向生长机制。基于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钛酸铅微米片状的形成机理,即钛酸铅微米片状结构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无水乙醇分子选择性地吸附在钙钛矿相钛酸铅{001}晶面上,并促进了钛酸铅晶核的选择性沉积。  相似文献   
67.
喷雾热分解法玻璃镀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喷雾热分解法在热玻璃基板上镀膜的基本工艺过程,对镀膜溶液的配制、雾化、蒸发干燥、热解成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介绍了几种镀膜的实验条件、主要工艺参数及对镀膜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介绍了金属诱导晶化非晶态硅制备多晶硅薄膜的新方法 ,综述了制备金属 /非晶态硅复合薄膜的各种方法与晶化结果 ,着重介绍了金属低温诱导的机理及其在器件应用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为了找到制备具有最佳光电导性能的CuPc/ZnS多层复合薄膜的工艺参数 ,研究了CuPc/ZnS多层复合膜的层数系列、CuPc膜层的厚度系列、ZnS膜层的厚度系列和基板温度系列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利用表面电位衰减、紫外 可见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及其关系 ,探讨了改变复合膜层数、CuPc膜层和ZnS膜层的厚度以及基板温度对CuPc/ZnS多层复合薄膜的光电导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载玻片上制备Li∶ZnO薄膜 ,涂膜采用旋涂法。薄膜通过二次涂膜而形成。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阻仪表征和测量了薄膜的特性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每层涂膜热处理的温度 ,可使Li∶ZnO薄膜具有更好的c轴择优取向性、平整均匀、颗粒细小和高的薄膜电阻率 (≈ 10 7Ω·cm) ,这些性能可满足声表面波器件的使用要求。薄膜形成时每层采用不同成膜热处理温度可使薄膜有较好性能 ,主要是由于这种工艺能获得优化的薄膜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