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故障现象 1:STAR-500终端,开机,终端无任何反应,开机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常工作。刚开始出现故障时,开机5分钟左右正常,以后,开机时间逐渐加长,到送修时,要开机两小时左右才能正常工作。 故障分析与检修:根据故障现象,可能是启动电路元件变质、失效(尤其是电容)导致启动电流减小,开关管基级电位上升缓慢而造成。打开上盖,仔细查看电路板,未发现异常。分析实际电路,找到开关管Q1(C3152),220V的交流电压,经整  相似文献   
33.
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见中  沈春明  雷毅  张浪  季文博 《煤炭学报》2017,42(5):1221-1229
为了提高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产业化水平与应用效果,基于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时空机制的分析,采用层级划分法,以地面井开发和煤层群开发为分类条件,将全国13个煤炭基地的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归为3类,总结并完善了以晋城、两淮和松藻矿区为代表的3种典型煤矿区协调开发模式与配套技术体系。基于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方案的确定与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提出用于评价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效果的协调度概念,建立了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山西晋城无烟煤集团寺河煤矿等矿井为例进行了3种典型协调开发模式下的协调开发效果的初步评价与分析,得出了协调开发状态并指出"十三五"研究方向。为促进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协调开发模式在全国煤矿区的优选决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林柏泉  张其智  沈春明  杨威 《煤炭学报》2012,37(9):1425-1430
针对底板穿层瓦斯抽采钻孔卸压不充分的主要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钻孔割缝网络化卸压增透机制,提出了底板穿层钻孔割缝网络化增透技术,并且在国内相关矿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措施后,平均透气性系数提高了122倍,瓦斯抽采流量提高了3.5倍,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2.3倍,预抽达标时间缩短50%以上。  相似文献   
35.
冰浆降温系统在解决矿井热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害作为矿井的自然灾害之一,不仅严重地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冰浆降温系统具有冷量输送能力强,水泵负荷小,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通过对冰浆降温系统的井下实际应用介绍,证明了冰浆降温技术是解决矿井热害的一种实用、方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某热电厂锅炉除尘器气力输灰系统由原来的上引式带压输送系统改为新型栓塞式浓相下引式输送系统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这种除灰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气、节能、综合利用及环保效果显著的特点,具有很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对于多节点的协同网络,机会编码协同总是选择最佳中继参与协同,能够取得优越的中断概率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断概率性能,提出了基于冗余前置的机会编码协同中继策略,并对其在瑞利平坦慢衰落信道条件下的中断概率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的中断概率性能明显优于机会编码协同中继策略,若所要求的中断概率为10-3,当潜在协同中继数目为7,协同等级为0.5,目标信息速率为1 bit/s/Hz的条件下,所提策略较机会编码协同中继策略可以获得1.9 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38.
为了准确测定割缝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基于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和压力,通过将预抽率30%与残余瓦斯含量8 m3/t这2个消突指标相结合,提出了新的割缝钻孔有效抽采半径判定指标:当煤层原始瓦斯含量11.3 m3/t时,将压降大于煤层原始瓦斯压力的50%作为确定有效抽采半径的指标;当煤层原始瓦斯含量11.3 m3/t时,将压降64/q2作为确定有效抽采半径的指标。在杨柳煤矿进行了现场试验,最终确定割缝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为5 m。通过对抽采指标及残余瓦斯含量的考察,验证了上述指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