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提高磁性碱性钙基膨润土(magnetic alkaline Ca-bentonite,MACB)的吸附性能和磁稳定性,以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共聚膜(chitosan/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opolymer film,CC)为改性剂,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CC改性的磁性碱性钙基膨润土MACB/CC(CC-modified magnetic alkaline Ca-bentonite,MACB/CC),对改性前后材料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MACB/CC对Cu(Ⅱ)和Mn(Ⅱ)的吸附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共聚膜CC已成功负载在MACB表面,有机改性后的MACB/CC具备更好的磁分离性能和磁稳定性;Cu(Ⅱ)和Mn(Ⅱ)在MACB/CC上的吸附是一个先快速而后缓慢的过程,吸附时间为60min时,MACB/CC对Cu(Ⅱ)和Mn(Ⅱ)的吸附率已分别达到97%和85%;溶液的初始pH对MACB/CC吸附的影响明显,随着pH的升高,MACB/CC对Cu(Ⅱ)和Mn(Ⅱ)的吸附率逐渐上升,在pH为7时对两种重金属的吸附率达到99%和92%;当Cu(Ⅱ)和Mn(Ⅱ)共存时,MACB/CC对Cu(Ⅱ)的吸附能力大于Mn(Ⅱ);经5次循环利用后,MACB/CC对Cu(Ⅱ)和Mn(Ⅱ)的吸附率仍分别保持在93%和90%以上;MACB/CC对Cu(Ⅱ)和Mn(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Langmuir吸附容量分别为94mg/g和38mg/g,吸附过程可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说明控制吸附速率的主要是化学吸附;MACB/CC对Cu(Ⅱ)和Mn(Ⅱ)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阳离子交换、表面沉淀和络合作用。总之,相对于MACB,经有机修饰的MACB/CC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磁稳定性和磁分离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重金属废水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减法集对势法和加权综合得分法来评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以安徽省马鞍山、淮北、六安、池州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相关评价信息,分析和判断结果合理,应用简便,可用于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选取湖南9个主栽穇子地方品种在中轻度和重度Cd污染农田进行大田实验,分析穇子籽粒产量、各器官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探明不同Cd污染农田对穇子富集、转运Cd的影响,为在不同Cd污染地区穇子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结果发现,中轻度和重度Cd污染土壤下穇子籽粒Cd含量为0.044~0.099、0.175~0.423 mg/kg,产量为1.66~3.74、1.65~3.81 kg/10m2,重度Cd污染土壤明显促进籽粒Cd含量增加,但对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两种Cd污染土壤条件下,穇子各器官Cd富集效率高低顺序均为籽粒<秸秆<根系,转运效率则为土-根>根-秸秆>秸秆-籽粒。中轻度Cd污染条件下,9个穇子品种籽粒Cd含量均<0.099mg/kg,低于国家食品Cd安全标准;重度Cd污染条件下,9个穇子品种籽粒Cd含量均<0.5mg/kg,低于国家饲料Cd安全标准。研究表明,穇子营养器官具有较高的Cd富集能力,对土壤Cd污染的修复有一定作用;同时,穇子可食部分作饲用Cd含量仍在国家安全标准内,因此穇子在Cd污染严重地区的种植结构调整中具有可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嵌入式及SSL 的多用户安全型串口服务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串口服务器在安全性及功能性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以ARM9和嵌入式Linux为平台,采用SSL协议开发的具有多用户管理的安全型串口服务器。介绍了多用户安全型串口服务器的整体硬软件设计方案。实现了U-boot、内核、文件系统以及各功能库在内的嵌入式Linux系统在AT91SAM9261处理器上的移植,对软件系统的构架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数据处理框架、用户管理以及SSL的实现。应用结果表明,此设备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安全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碱性钙基膨润土(ACB)对废水中的二价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然而,关于多种重金属离子在ACB上的竞争吸附规律尚不明确。本试验利用Langmuir竞争吸附等温模型拟合Pb(Ⅱ)、Zn(Ⅱ)、Cu(Ⅱ)在ACB上的吸附平衡数据,研究3种重金属离子在ACB上的竞争吸附规律,并对影响竞争吸附能力强弱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溶液中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增多,ACB对每种重金属的吸附容量会呈现下降趋势,重金属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竞争吸附作用;3种重金属离子在ACB上竞争吸附强弱的顺序是:Pb(Ⅱ)Cu(Ⅱ)Zn(Ⅱ),且Cu(Ⅱ)和Zn(Ⅱ)的相互竞争作用最强;重金属的电负性及形成的表面沉淀产物是影响重金属离子在ACB上吸附强弱的关键因素。ACB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仍对Pb(Ⅱ)和Cu(Ⅱ)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重金属吸附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对毒性巨大的Pb(Ⅱ)具有优选的吸附性能,研究对于ACB实际工程化处理重金属废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含油气地层普遍发育薄煤层,煤层导致含油气砂岩地震振幅、相位、频率发生变化,为剔除薄煤层影响和识别含油气砂岩,开展了储层预测研究工作。首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开展含煤系地层沉积特征分析;然后,利用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优选出能识别平湖组煤岩、泥岩、含水砂岩、含油气砂岩的敏感特征参数;最后,综合利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及模拟技术剔除储层中薄煤层干扰,完成含油气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平湖组煤层多发育于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泥炭坪、河控三角洲泥炭沼泽沉积环境中,厚度约为1 m,煤层间隔约为5 m,具有厚度薄、层数多的分布特征。煤层纵波阻抗多低于9 000 g/cm3·m/s,密度多低于2.2 g/cm3,含油气砂岩vP/vS门槛值基本处于1.65~1.70,含气砂岩表现为弱波谷或中弱波峰地震反射特征。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可有效识别优势储层,预测斜坡东部近洼陷带含烃概率较大,是下一步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磁性膨润土(magnetic bentonite,MB)的磁分离性能,达到高效去除抗生素的目的,本文采用羧甲基纤维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和壳聚糖(chitosan,CS)相互作用所生成的有机共聚膜(chitosan/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opolymer film,CC)对MB进行联合修饰,制得双有机修饰的有机磁性膨润土(magnetic bentonite/carboxymethyl cellulose-chitosen composite,MB-CC),同时进行了MB-CC对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四环素(tetracyclines,TC)的吸附性能研究。表征结果表明,磁性Fe3O4纳米粒子和有机共聚膜CC成功地固定在MB上;经过CC改性,提高了Fe3O4的稳定性和对CIP及TC的去除性能。吸附结果表明,在pH为5、温度为25℃的条件下,MB-CC对CIP和TC的吸附容量(182mg/g和189mg/g)高于MB对CIP和TC的吸附容量(147mg/g和136mg/g)。经过5次循环,MB-CC对CIP和TC的去除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较而言,CIP和TC在MB和MB-CC上的吸附行为更加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可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说明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MB-CC对CIP和TC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孔扩散、阳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作用。综上所述,MB-CC具有合成简单、高效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生素废水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汤睿  刘宏立  戴瑜兴  张义兵  蒋近 《电子学报》2009,37(11):2480-2483
 针对数字PID控制系统在高速同步伺服控制系统应用中存在的跟随误差和控制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逆控制策略,该方法以主电机为参考模型,通过LMS自适应控制算法调整控制器,使放线电机与主电机具有类似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与产品的检测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减小随动误差,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西湖凹陷T气田油气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结合气田区构造演化和储盖发育特征,文中综合分析了油气充注历史,厘清了西湖凹陷T气田的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T气田的原油和天然气,是由气田区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在低熟—成熟阶段生成的伴生油气;油气充注主要发生在上新世至今,平湖主断裂活动强度的差异性控制了气田区平面和纵向总体含油气面貌,直接盖层的埋深、厚度及封盖能力决定纵向上"上油下气"的分布格局;扩散为主的运移方式产生色层效应,导致原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纵向上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新型膨润土除磷剂(BDA)的除磷效果与除磷后的污泥脱水沉降性能,以BDA为吸附剂,通过考察吸附时间、投加量、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合投加比例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探究BDA的除磷性能、沉降性能、脱水性能以及实际废水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BDA投加量高于200mg·L-1时,对于5mg·L-1的模拟含磷废水去除率达到90%以上;BDA与PAC混合投加对磷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单一投加BDA或PAC的效果;BDA脱水性能优于PAC,且有助于加速除磷后污泥的沉降过程。因此,可以采用BDA与PAC混合物来处理实际含磷废水,以达到高效除磷、提高脱水沉降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