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8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唐玉成  段卫东  乔泽霖  蒋培  胡浩川 《爆破》2016,33(4):102-106
基于武汉科技大学与中铁港航局联合研制的10 g TNT当量水介质爆炸容器,在爆炸罐内施加不同压强,模拟不同水深梯度,进行多组素混凝土试块的水下爆炸实验,统计炸药爆炸后的各种块度,发现随着水深增大岩石的大块率增加,且水深是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水介质的压力作用,改变了岩石中的轴向压力作用,受到水的围压作用,炸药爆炸后需分配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水压作用,而且水深越大,岩石外部围压越大,因此破碎程度远不如同等条件下的陆地爆破,得到相同破碎程度,需要更大的单耗,水深越大所需单耗越大,研究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DSD酸及其主要有机杂质苄基物进行分析,选择C18柱和紫外检测器,以水(950mL)/甲醇(50mL)/四乙基溴化铵(1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以外标法测得主要有机杂质苄基物的含量,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DSD酸的纯度。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3.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钛酸钡粉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等摩尔比的BaCO_3和TiO_2粉体作为前驱物,利用高能球磨法球磨10h,XRD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粉体颗粒大大细化,将球磨后的混合物在较低的温度下(<900℃)煅烧即可合成纯相的立方BaTiO_3粉体,当温度提高到1100℃,合成了四方相BaTiO_3粉体,在>1100℃煅烧时,晶粒尺寸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爆炸焊接过程中基板与复板间隙对焊接质量的影响,选取TA2为复板、Q304为基板进行薄板爆炸焊接试验。在充分考虑炸药边界效应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在一次爆炸试验中对不等基复板间距进行焊接,通过对样品的切割打磨,运用仪器观测结合区界面波纹变化情况,发现基板与复板间距由小逐渐增大,结合界面爆炸焊接质量呈现出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5.
岩石爆破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岩石爆破理论模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现有各理论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对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现有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满足目前工程爆破设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就爆破理论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6.
该文综述了合成4-氯-2,5.二甲氧基苯胺的方法。介绍了用4-氯-2,5-二甲氧基苯胺可以合成出乙酰基乙酰芳胺衍生物色酚AS—IRG,再和一些芳胺衍生物的重氮盐偶合,继而制得几个黄色的偶氮类有机颜料,如P.Y.49、P.Y.83、P.Y.97、P.Y.176等。还可合成出2-萘酚-3-羧酰胺衍生物色酚AS—LC,再和红色基KD的重氮盐偶合,继而制得几个红色的偶氮类有机颜料,如P.R.146、P.R.184等。简介了它们的合成工艺路线,列出了主要品种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称、CAS登录号及欧共体登记号,简述了它们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37.
预裂爆破中最佳空孔间距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留空孔是预裂爆破的常用方法,空孔间距的选择关系到爆破效果的好坏.从理论上研究了空孔的应力集中效应,得出了在空孔壁上时只有炮孔连线方向才有应力出现.分析了空孔间距与爆破参数选取的关系,基于爆炸力学和弹性力学知识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最适宜的空孔间距.通过具体的算例得出了采用预留空孔爆破时2装药孔之间的间距为868.6mm,没有预留空孔时2炮孔之间的距离为543.4mm,因此预留空孔能够明显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38.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烟叶样品长期贮藏过程中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变化规律,采用LC-GC方法测定调制后样品在6年自然贮藏过程中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随贮藏时间增加,烟叶主要酮类香气成分变化均符合二次曲线模型,白肋烟酮类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贮藏期间所有阶段平均值为46.251μg/g,且在长期贮藏过程中含量增加时间长,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61个月。其次为晒烟,贮藏期间平均含量为40.053μg/g,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48个月。烤烟贮藏期间平均含量最低,为26.306μg/g,酮类挥发性香气含量峰值出现在38个月。2)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巨豆三烯酮、氧化紫罗兰酮等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抛物线形式。茄酮、降茄二酮等含量逐渐下降。3)白肋烟巨豆三烯酮等含量最高;晒烟β-紫罗兰酮(0.830μg/g)等含量最高;烤烟降茄二酮等含量较高,两地区烤烟降茄二酮平均含量达到0.400μg/g。不同类型烟叶样品适宜的陈化期不同,白肋烟和晒烟比烤烟更耐贮藏,烤烟贮藏时间应控制在35个月内,白肋烟晒烟贮藏时间不超过60个月,有利于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39.
露天爆破毒气传播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大气扩散理论探讨了露天爆破毒气的传播规律,并提出一种理论计算模型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0.
裂隙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岩体合大量做裂隙的情况出发,考虑岩石的变形初始非线性及其破坏以前的变形特征,建立了类似于Leckie等人形式的损伤演变方程,并根据岩体所含孔隙度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