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具杀虫杀螨活性的吡咯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吡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及其代表性品种溴虫腈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2.
农药细菌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晓明  王晓光  樊德方  喻快 《世界农药》2003,25(6):30-35,41
农药作为广泛使用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 ,其在环境中的残留、迁移和降解主要取决于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二个方面 ,其中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的降解过程称为生物降解 (biodegrada tion) ,即农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酶系的作用分解成为小分子。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农药的生物降解在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农药的降解速率变化很大 ,有的农药如滴滴涕和狄氏剂等难以降解而长期存在于环境中 ,并在食物链中发生累积[1 2 ] ;一些农药如有机磷等要比持久性有机氯类农药易于降解 ,莠去津和西玛津等降解缓慢并从地表渗透到地下…  相似文献   
103.
欧晓明  樊德方 《农药》2006,45(10):660-663
农药结合残留的形成,既可作为它在环境中的解毒机制,同时又可在环境巾再度释放出来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再污染。从环境风险评价角度对结合残留的形成、释放机理、生物利用度及环境意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4.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分析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磺酰脲类化合物因用量低、对哺乳动物低毒及使用后易降解为无毒化合物等特点而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类除草剂。在环境介质如土壤、水和动植物组织等研究分析时要求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的检测限达到10-9mg/kg,甚至更低。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近些年来,国内外农药环境毒理、环境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对环境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方法,归结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即化学分析法、生物测定法和酶联免疫测定法。笔者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性质、提取、净化、分析原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评述,讨论了LC/MS/MS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新农药HNPC-A2005对同翅目昆虫的活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NPC-A2005,化学名称:1-(3-氟-4-氯苯基)-2-甲硫基乙酮肟-O-(2-甲基联苯基-3-甲基)醚,是湖南化工研究院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虫剂。本文就新农药HNPC-A2005对同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生测结果表明,HNPC-A2005对蚜虫和叶蝉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且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对昆虫击倒作用快的特点,但内吸较弱。温室盆栽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证实,HNPC-A2005对菜蚜和茶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用剂量为5ga.i./667m2时药后3d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且对有益天敌昆虫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6.
107.
以家蝇幼虫为对象,采用改进的混合饲料试验法分别测定了13种商品化杀虫剂和10个α-膦酰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筛选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和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群集筛选.  相似文献   
108.
茶皂素在叶蝉和粘虫体内对杀虫单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欧晓明  余淑英 《农药》1995,34(12):10-11
本文在室内测定了茶皂素在叶蝉和粘虫体内对杀虫单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茶皂素与杀虫单以1:1、3:、、1:3、2:5和5:2等五比例混配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增效作用,其中以1:3的增效最显著,对叶蝉和粘虫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81和2.83.最后讨论了茶皂素的增效机制,并认为茶皂素与杀虫单混剂的开发与生产具有较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9.
磺酰脲类化合物因用量低、对哺乳动物低毒及使用后易降解为无毒化合物等特点而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类除草剂。在环境介质如土壤、水和动植物组织等研究分析时要求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的检测限达到10-9mg/kg,甚至更低。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近些年来,国内外农药环境毒理、环境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对环境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方法,归结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即化学分析法、生物测定法和酶联免疫测定法。笔者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性质、提取、净化、分析原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评述,讨论了LC//MS/MS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是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之后的第三大类杀菌剂,也是近几年来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最快的杀菌剂。根据现有23个此类商品化杀菌剂可知,该抑制剂结构包括3部分:酸片段(A)、胺片段(B)和酰胺键链接部分(C)。概述了近3年报道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活性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且对其创制经纬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