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鄂尔多斯盆地S区块延长组长8油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该类储层常规井单井产量低、产量递减快、注水开发效益差、整体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此,在该区块开展水平井缝网压裂技术应用试验。根据S区块相关数据,目的层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满足缝网压裂的地应力条件,可产生缝网;根据缝网压裂施工要求,在研究区完成了4口水平井缝网压裂试验,压后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液40.9 m~3,日产油23.3 t。,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2.
毛管压力是影响多孔介质中多相流体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但难度大、耗费时间,且准确性难以保证.毛管压力和电阻率指数均为岩石多孔介质中含水饱和度的函数,通过毛管压力与电阻率指数之间函数关系的推导,利用电阻率指数数据直接计算出毛管压力.为了验证两者之间的幂函数模型(Li模型),同时基于更多岩石样品数进行数学模...  相似文献   
13.
井漏是钻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其核心是钻井液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产生的正压差导致钻井液向地层中孔隙、裂缝及溶洞等的漏失。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金鼎地区具体沉积构造条件及探井井漏情况,分析金鼎地区钻井井漏原因,指出该地区漏失层地层构造特征及钻井工程因素是导致井漏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堵漏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堵漏措施,进而指导鄂尔多斯盆地金鼎地区钻井施工。  相似文献   
14.
变差函数是储层地质建模中的核心,是影响地质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论文分析相控条件下变差函数模型选择、参数设置及不同设置方法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属性模型的影响。通过对实验变差函数搜索圆锥中搜索距离、步长、带宽、角度容差等参数进行设置拟合,得出主方向、次方向、垂向方向及各变程大小,总结出变差函数参数设置的一般流程。最后借助实际区块及地质建模软件进行了变差函数拟合,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实验变差函数,建立更加精确的储层属性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一种针对铅蓄电池烧焊模的改进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对铅蓄电池烧焊模的改进设计,避免极耳变形和汇流排产生虚焊,保证了电池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成熟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难以精确表征特低渗油藏的压裂裂缝时变性和非线性渗流状况,而矿场开发和实验研究表明特低渗储层开发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裂缝形态与属性呈动态变化。基于室内启动压力梯度实验、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以及压裂矿场裂缝监测数据和生产数据,利用一种新的数值模拟软件tNavigator,等效表征了特低渗油藏中压裂裂缝的时变性和非线性启动压力梯度渗流状况。延长油田实际油藏模型应用表明,与常规软件数值模拟结果相比,新软件可精确模拟裂缝变化和储层启动情况。本文认识对运用数值模拟商业软件精准开展特低渗油藏开发方案优化与预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基于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室内实验,阐述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成因机理及延伸过程,建立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表征方法并进行了相对应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按照成因主要分为天然闭合型、人工压裂诱导型和超储层破裂压力型3类。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生长机理主要为注入压力与岩石破裂压力或裂缝延伸压力的反复作用促使岩石发育裂缝或使已存在的裂缝不断延伸。改进的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实验表明,注入压力呈现反复的“升—降”特征,且注入压力是岩石产生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的主控参数。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模拟结果也验证了注入井井底压力呈现周期性“憋压上升—起裂下降”趋势。诱导动态裂缝产生后,裂缝体系内的压力和饱和度场是随着动态裂缝的开启和延伸而动态变化的,且沿裂缝体系变化明显,裂缝系统两侧波及范围小。  相似文献   
18.
延长油田部分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随着不断开发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产能不断下降。蓄能增渗作为一种针对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的油藏的注水补能技术,通过本井大液量快速注水、关井、周围井闷井等技术手段,补充地层能量,实现周围对应油井见效,提高油藏渗流能力和渗吸作用。通过构建双重介质模型,开展室内蓄能增渗实验,结果表明:蓄能增渗最佳注入时机为衰减开发地层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的60%~70%,最佳注入量为0.2 PV,闷井时间的增加可以提升蓄能增渗的效果。矿场实践后,油井产量在30 d内提高了5倍,效果较好,可为延长油田乃至国内其他油田的类似油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