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在实验室自制的含钨介孔分子筛的催化下合成了环氧琥珀酸。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介质对马来酸(酐)转化率和环氧琥珀酸选择率的影响。得到合成环氧琥珀酸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65℃,马来酸(酐)︰催化剂用量(质量)=1︰0.05,马来酸(酐)︰30%H2O2(质量)=1︰1.53。  相似文献   
14.
鱼鲲  李铭  柏子龙 《石化技术》2005,12(4):10-13
研究了一种S—P—B—N型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考察原料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加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加成反应条件:环醚化合物与硫磷酸的摩尔比1.10~1.1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h:同时确立了硼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00℃,而胺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10~120℃。合成的S-P—B—N型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热稳定性、水解安定性及油溶性,并且铜腐蚀性低,适宜应用于液压油中。  相似文献   
15.
对交链蒙托士(CLM)和稀土-Y(RE-Y)分子筛在较高温度(150~250℃)范围内,用流动法测定了几种烃类的气相吸附容量和吸附热,并用色谱技术-矩量分析计算方法求得这些烃类在两种材料上的晶外、晶内扩散系数。在常温下用静态液相吸附法测定了几种芳烃的吸附容量和它们在正庚烷中的逆相有效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对各种烃类分子,RE-Y 的饱和吸附容量和吸附热均较CLM 为高,而CLM 的晶内扩散系数却较RE-Y 高一至二个数量级,气相吸附法和液相吸附法所得数据的规律是一致的,与我们对于“层柱”结构的CLM 类材料具有较大孔道的设想也是一致的。由于扩散上的有利因素,因而可预期CLM 对反应物是大分子或产物是大分子的过程用作催化剂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丙酮酸、碳酸钠为原料制备了丙酮酸钠。考察了丙酮酸钠在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醚中结晶时的溶剂效应。分别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丙酮酸钠晶体的纯度、粒度分布以及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偶极距较大的溶剂能提高丙酮酸钠晶体的收率;极性大的溶剂能改善丙酮酸钠晶体的表面平整度和纯度。综合收率、纯度和晶习等晶体的各项指标,在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醚这四种溶剂中进行丙酮酸钠结晶,溶剂乙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碳酸甘油酯,根据溶剂极性选择甲醇和丙酮混合溶液为洗脱剂,探讨了溶剂组成配比、粗碳酸甘油酯样品与氧化铝重量比和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由实验得出较佳分离条件为:洗脱剂配比V甲醇︰V丙酮=1︰19,粗碳酸甘油酯样品与氧化铝重量比N=1︰10,常温,此时纯度大于95%的碳酸甘油酯的收率可达92.53%。  相似文献   
18.
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使用后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穆斯堡尔谱学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使用过 2年的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及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再氧化处理的试样中铁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着重研究了铁钾尖晶石结构 ,并与测量的催化参数进行对照。经过与新鲜催化剂比较后 ,发现使用 2年后的催化剂经工业运行温度处理后可基本恢复活性 ,结构上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鱼鲲  柏子龙  张耀亨  盛刚 《精细化工》2005,22(Z1):28-30
以蜡裂解α-烯烃(AO)为原料制备了α-烯基磺酸盐(AOS)。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原料蜡裂解α-烯烃的精制处理,采用发烟硫酸为磺化剂的磺化工艺的优化。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蜡裂解AO为原料是可以生产 AOS的;其产物与市售AOS(采用乙烯齐聚α-烯烃合成)相比,色泽深、未磺化物含量高,然而实验室产品具有与市售AOS相当的表面张力,且发泡性能优于市售AOS。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添加低表面能填料的方法制备出不同表面性质的环氧涂层,在循环管道试验装置上评价环氧清漆、环氧色漆对3种不同黏度油品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环氧清漆、环氧色漆对测试油品均有明显的减阻效果,其中添加低表面能填料的环氧色漆减阻效果较好。在雷诺数为3 475时,3% PTFE环氧色漆涂层对3号油品的最大减阻率达到23.1%。涂层对油品的减阻效果与油品黏度和涂层表面性能有关,油品的黏度越大,涂层的表面张力越小,涂层对油品的减阻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