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液相放电等离子体破岩室内实验与破岩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相放电等离子体破岩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冲击波机械能的新型高效破岩技术,目前国内外对其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开展了液相放电等离子体破岩室内实验:首先使用3组不同厚度的页岩验证了等离子体冲击波破岩的可行性;然后使用损伤变量和声幅衰减系数作为岩样损伤表征量,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混凝土岩样受等离子体冲击波作用后的损伤程度;使用3种岩样(混凝土、页岩、砂岩),验证了该技术对不同抗压强度岩样,在不同地层中的适应性;最后借助CT扫描,观察冲击波作用前后的岩样,分析和揭示了冲击波作用下岩样的损伤破坏形态和机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冲击波峰值压力高达130~190 MPa;页岩被劈裂成多块,混凝土岩样的破坏深度为3~5 mm,破坏程度随放电电压和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载荷相同时,岩样的破坏程度随抗压强度减小而增加,但页岩的层理结构有利于吸收冲击波能量,增加其破坏程度;岩样的破坏形式以径向裂纹、片落裂纹和冲蚀坑为主。液相放电等离子体破岩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作用岩样,岩样表面受压被破坏,岩样内部产生切向拉伸应力,应力波从岩样内部往边界传播时,在岩-液界面反射并产生拉伸应力,当拉伸应力大于岩样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纹;冲击波的产生伴随着高速射流,射流的水楔作用加速裂纹的扩展,形成冲蚀坑。  相似文献   
93.
掺混孔参数影响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温度场分布是燃烧室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气动计算基础上,借鉴有关流动和射流穿透经验关系,依据发动机工况及试车测试数据,针对某型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通过改变掺混孔孔径调整出口温度场分布的计算方法研究.利用气动函数结合流阻法进行流动参数计算,采用气动方法计算射流穿透深度和掺混温度,得出相应掺混孔改变量与掺混气变化量及相应燃烧室出口截面处的温度变化量.提出一种比拟法,预估改变掺混孔孔径后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给出根据出口温度要求预估燃烧室需要调整的掺混孔位置及尺寸,为实验调试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4.
介绍水钢实施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过程管理的背景、内涵、实施要点及成效  相似文献   
95.
论文以汾西矿业集团曙光煤矿井底车场部分受既有采空区影响的巷道、硐室的支护设计为例,介绍了动态信息设计法在采空区永久巷道支护设计中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顶板松散、巷道变形量大等问题,可为类似条件下井巷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的困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得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美国、日本的经验相比,吸引巨额国际资本流入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汇率问题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7.
98.
多处理器天花板协议(MPCP)是经典的基于挂起机制的实时锁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分组固定优先级(P-FP)调度下的多核/多处理器实时系统中。然而针对P-FP+MPCP调度的任务最坏阻塞时间分析往往过于保守,影响系统的可调度性。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计算实时任务最坏阻塞时间的新方法。其中实时任务模拟为非临界区与临界区的交替序列。该方法通过分析任务多次请求某一共享资源所需的最短执行时间,以及任务在任意时间内累计执行临界区时间的上限,提高了已有分析方法的计算准确性。可调度性实验表明,该方法优于已有方法,提高了系统可调度性。  相似文献   
99.
驻涡燃烧室凹腔双涡结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1995年Hsu等提出驻涡燃烧室至今,在不到10年时间,驻涡燃烧室经过了4代的发展,也越来越接近实际应用。该文设计实验用轴对称三维驻涡燃烧室,利用testo360对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场及污染物排放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驻涡燃烧室凹腔后体吹气能够大幅度降低NOx排放;然后通过PIV(粒子成像测速仪)技术对驻涡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测量,探讨驻涡燃烧室降低污染排放的机理,试验结果显示当驻涡燃烧室在低污染工况下凹腔内确会出现双涡结构,进一步证明双涡结构对降低燃烧室污染排放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反应物预热温度与稀释率两个因素对稀释燃烧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以氮气稀释的甲烷-空气对冲扩散火焰为研究对象,确定了不同反应物预热温度与氧化剂稀释率(氧气体积分数)时火焰的熄火极限,结果表明,增大反应物预热温度拓宽了火焰稳定燃烧区域,而增加氧化剂稀释率(降低氧气体积分数)会降低稀释火焰的稳定性,二者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作用相反.为了进一步分析反应物预热温度与稀释率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引入了估算的Damkohler数,分析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反应物预热温度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比稀释率的影响显著,是火焰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