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针对可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多方的区块链可审计签名方案。该方案引入了带有时间戳的信任向量,并构建由多维向量组构成的信任矩阵用以定期记录参与者的可信行为,从而为参与者建立一种可信的评估机制,最后将评估结果存储到区块链中作为查证的依据。在确保参与者可信的前提下,通过秘密共享技术构建了安全可信的签名方案。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恶意参与者带来的破坏,可检测参与者的可信度,并可以抵抗移动攻击。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较高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82.
无机制备实验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本科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突出。根据合成目标化合物不同,无机制备实验可分为无机盐(简单盐和复盐),无机配合物和新兴无机物三类,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不同制备实验与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间的关系。通过本课题研究,以无机制备实验为载体,以科学合理的无机化学教学目标为导向,更好地支撑新时代无机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83.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利用"教育+互联网"作纽带,促进《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与实验课程更好地结合。通过"互联网+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实验中,提高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依托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建立班级课程群,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有效延伸有限学时。  相似文献   
84.
基于Layer-by-Layer技术,将有机染料刚果红和钒取代磷钨酸盐(K7P2W16V2O62·18H2O)复合,制备了一种复合电致变色材料:[PEI/P2W16V2/PEI/刚果红]2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监测显示复合材料的合成均一、稳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电化学工作站联机表明:染料刚果红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实现了由红色到栗色、再到红色的可逆颜色变化,增加了磷钨酸盐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种类.并且此复合材料展现了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复合材料在650 nm处的光反差可以达到20.11%,复合膜的着色效率可以提高到33 cm2C-1,着色时间和褪色时间分别缩短到4.74 s和8.16 s.  相似文献   
85.
为了应对社会对披露碳足迹信息的要求,根据碳足迹核算标准,以1 t涤纶绒类产品为功能单位,分别计算涤纶染色绒类产品与涤纶色母粒着色绒类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结果表明:1 t涤纶染色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产品碳足迹为6 483.8 kgCO2e,1 t涤纶色母粒着色绒类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产品碳足迹为5 217.8 kgCO2e。相比同样功能的涤纶染色产品,每功能单位的涤纶色母粒着色绒类产品碳足迹减排率为19.5%。两款产品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原料和能源部分。为降低涤纶绒类产品的碳排放,一方面可以采用低碳绿色原料或能源,另一方面改变加工方式和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86.
疲劳驾驶是威胁驾驶员人身安全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效精准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保障驾驶员及其周围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和基于车辆行驶信息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具有对驾驶员不友好、影响因素较多等局限性,使得基于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热点。首先简述了疲劳驾驶面部特征表现,总结了疲劳驾驶领域常用公开数据集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其次使用公开数据集,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了疲劳驾驶检测领域常用人脸检测算法的优势和不足;随后给出了基于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流程,总结分析了流程中关键步骤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另外归纳整理了疲劳驾驶领域常用的疲劳判别参数和疲劳驾驶结果预测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出了基于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乳酸菌抗茵肽是乳酸菌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类具有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物质,可抑制或杀死食品中的病原茵或腐败菌。近几年,乳酸茵对其他细菌的拮抗作用的机理研究得最多的是乳酸菌抗茵肽,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是由于乳酸茵抗茵肽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而容易被接受。对乳酸菌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为其在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乳酸菌抗茵肽的分类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