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深,地层温度高,构造应力强,破裂压力预测的难度大。砂岩地层钻井过程中考虑温度的破裂压力预测应用较多,而在深层碳酸盐岩压裂方面的应用报道很少。建立了耦合热应力的预测模型,提出了由压裂资料反演地应力的方法,在塔中进行了应用。与压裂施工的对比表明,该方法的预测误差在5MPa以内。对线胀系数、温度与破裂压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温度对破裂压力的影响为约7.42MPa/10℃,线胀系数对破裂压力的影响为约2.71MPd10^-6℃^-1。  相似文献   
32.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及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压技术作为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增产改造的重要措施,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酸压成功的关键,是形成一定长度的具有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文中在阐述国内外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及预测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现有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考察范围有限、裂缝导流能力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与现场原型相似性不足、室内实验的温压条件模拟存在一定缺陷、实验考察因素的完备性有待完善等。建议结合相似准则,完善室内酸液流动反应模拟实验装置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构建相互独立的参数群,建立考察因素更全面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3.
分层压裂工艺优选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难动用储量在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且大都表现出储层层系多、间距小及物性条件差等特点。分层压裂工艺已成为此类油气藏投产、增产的主要方法。由于影响分层压裂工艺选择的因素很多.而且因素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所以分层压裂工艺科学选择的难度很大。传统的分层压裂工艺选择主要依据设计者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根据模糊数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在分析分层压裂工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一种分层改造工艺选择方法。将选择出的方法应用于川西地区5口气井的分层压裂工艺选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塔河油田稠油井井筒降粘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鑫林  崔海花  杨兆中 《吐哈油气》2009,(4):348-350,363
塔河油田稠油埋藏深、粘度大,原油凝固点、拐点温度高,导致井筒降粘难度很大,井筒举升困难。此文根据各种降粘技术的特征,进一步结合现场测试,分析了油管保温及电加热工艺参数对降粘效果的影响,最终在粘度相对较低的油井选择了保温油管降粘工艺,而对粘度较高的油井选择了油管加热降粘工艺。  相似文献   
35.
酸压的关键是形成具有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当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小尺寸实验范畴,仅能模拟近井筒地带酸压裂缝中的酸液流动反应过程,不能反映全裂缝的酸液流动反应现象。直接获取各因素影响下的酸压裂缝表面形态,并探索裂缝表面形态与裂缝导流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建立大尺寸酸压裂缝物理实验方法,形成与之配套的高精度岩面形貌数值成像及表征技术,探索"酸压裂缝形态的影响因素、多尺度壁面酸蚀形态、导流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酸液流动反应的数值实验,是酸压裂缝导流能力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针对川西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工程地质实际,分析了深层致密气藏压裂改造技术的难点;通过结合川合148井、川合139井压裂改造现场试验情况并系统地剖析该区块在压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从降低破裂压力、压裂材料的优选、小型压裂测试等方面,提出了深层致密气藏高效压裂关键性技术对策,为深层气藏下一步压裂改造技术攻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7.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有效改造致密油气藏,压后产能计算方法是一大研究难点。为更加快速有效地计算水平井压后产能,根据等效渗流理论,采用高渗透带表征复杂多簇缝网,利用平板流公式推导等效渗透率及高渗透带宽度的关系式;基于点汇离散法,应用位势理论和势的叠加原理,考虑裂缝间的相互干扰,建立致密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能计算模型;以川西须5段页岩砂岩交互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为实例进行压后产能预测,半年后期稳产在2. 5×104m3/d左右。日产量模拟结果表明:高渗透带长度对低渗透致密气藏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最大,高渗透带条数次之,而高渗透带渗透率和间距对日产量影响相对较小;以累计产量为目标优选出高渗透带渗透率为40μm2,高渗透带半长为80~100 m,高渗透带条数为4条,间距为50 m。  相似文献   
38.
煤层气压裂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难以从机理层面进行系统分析,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匹配的压裂效果主控因素识别方法。该方法从数据中挖掘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而非通过主观判断来分析压裂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首先,以压裂后的产气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凝聚聚类方法对样本井进行分类和效果评价;其次,利用K-means聚类算法结合信息增益排序与相关性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与筛选,从中选取前置液用量、携砂液用量、含气饱和度、含气量、垂直应力、支撑剂用量、破裂压力、加砂强度8个因素;最后,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样本聚类,将聚类结果与压裂效果的评价分类结果进行聚类匹配,实现了压裂效果主控因素的识别。与其他主控因素识别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该研究可为优化二次压裂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9.
煤层气储层具有多裂缝、低压力和低渗透的特点,在压裂过程中容易造成压裂液的滤失,形成短而宽的压裂缝,使压裂效果不理想.对我国煤层气储层压裂存在的难点进行定性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同时,介绍现有的国内外煤层气储层在压裂过程中使用的压裂液、支撑剂和压裂工艺.  相似文献   
40.
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破裂压力是钻井和压裂设计所需的基础参数之一,准确地预测该参数对于预防钻井事故及确保压裂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对预测破裂压力的主要模型进行分析,指出了破裂压力预测技术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