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论述了高品质铸造铝合金生产的熔炼、浇铸工艺控制措施和设备配置。通过研究,得出提高铸造铝合金品质的工艺方法和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提高尿石通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TC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7:63),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72 nm,同时测定君药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和枳实中橙皮苷的含量。结果夏佛塔苷在0.1637~1.8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98.9%,RSD 1.0%;橙皮苷在0.1526~1.67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8.0%,RSD 0.8%。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专属、简便、准确、可重复的特点,增强了尿石通丸的质量可控性,提高了尿石通丸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3.
文章综述了油菜蜂花粉的细胞结构、破壁形态及其破壁方法,分析对比了各种破壁方法的优劣,总结了破壁油菜蜂花粉的应用开发现状,并对后期油菜蜂花粉破壁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农村电网线长面广、点多量大、分布偏远;检修、维护作业量大,作业地点分散;农电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农电系统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农电人身伤害事故频发。统计分析表明,农电人身伤害事故比例较高的三种情况,一是人身触电,二是高处坠落,三是倒(断)杆伤人事故,这3种情况占农电人身伤害事故的85%以上。防止农电人身伤害就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  相似文献   
25.
李顺祥  田彦涛 《控制工程》2004,11(4):325-328
根据混合系统离散状态的动态行为和Markov链的状态也是离散的特点,提出了一类离散状态的动态行为是Markov链的混合系统。与传统的混合系统相比,这类系统能够刻画出混合系统离散动态行为的随机性,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制约和内部突发事件等随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行为。根据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定义以及随机过程理论,给出了Markov线性切换系统的随机稳定性定义,并且分析了Markov线性切换系统的随机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判定随机稳定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6.
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微粉碎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技术,随着我国中药产业化和现代化研究方向的确立,超微粉碎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中药制药中来,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查阅文献,本文列举了黄芪,葡萄籽,荷叶,鱼腥草,大黄,黄连,决明子共七味中药,对比超微粉碎技术与普通粉碎技术对中药提取率的影响。结论表明:使用超微粉碎技术后,有效成分含量相对于应用普通粉碎技术都有着明显的提高,超微粉碎技术若能广泛用于中药提取,定能为中药的生产和应用带来新的活力,成为中药行业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7.
为阐明浸出油茶籽油精炼前后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甲醇对不同精炼阶段油茶籽油进行萃取,通过打孔法研究了不同精炼阶段的油茶籽油及其甲醇萃取液和甲醇萃取余相的抑菌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精炼前后油茶籽油甲醇萃取液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以SIMCA 16.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VIP)和t检验,寻找显著变化的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精炼阶段的油茶籽油及其甲醇萃取液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甲醇萃取液的抑菌活性优于相应油茶籽油,而甲醇萃取余相没有抑菌活性,此外,油茶籽油及其甲醇萃取液抑菌活性随着精炼程度的加深呈减弱的趋势。浸出油茶籽油甲醇萃取液中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包括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以3-对香豆酰基奎宁酸为主的酚类成分,其中油酸、亚油酸、儿茶素类化合物、绿原酸、葛根素、α-生育酚和胡萝卜素等20个成分在精炼后明显降低或者消失。油茶籽油精炼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明显,抑菌活性也显著降低,根据成分分析结果和抑菌活性考察推测油茶籽油中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儿茶素衍生物、绿原酸、葛根素、胡萝卜素、α-生育酚和3-对香豆酰基奎宁酸等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