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固体碱催化丙酮和碳酸二甲酯合成乙酰乙酸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碳酸二甲酯(DMC)与丙酮为原料,在固体碱上合成乙酰乙酸甲酯,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酸为催化剂时,无乙酰乙酸甲酯的生成,而具有中强碱位的K/MgO对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当以K/MgO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40℃,反应时间5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原料摩尔比为n(丙酮)∶n(DMC)=1∶4时,丙酮的转化率和乙酰乙酸甲酯的选择性分别达到41.2%和50.3%。反应的主要副产物为丙酮自身缩合的产物(二丙酮醇、4-甲基-3-烯基-2-戊酮、4-甲基-4-烯基-2-戊酮)以及醚化产物(2-甲氧基丙烯)等。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分级时效工艺参数对Al-1.9Li-2.33Cu-0.09Zr-0.11Ce合金拉伸性能及强化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时效温度对性能影响不显著;随终时效温度升高,强度先升高而后下降,塑性则一直下降;强度随终时效时间延长而上升。预时效及终时效温度偏低或终时效时间偏短均不利于δ'相的析出,但易使T_1相直接由α基体上沉淀,并呈细小、弥散分布;预时效或终时效温度偏高时,易使δ'相粗化并向T_1相转变,而且会造成T_1相的粗化及沿晶析出;长时间终时效仅使δ'相粗化但不会使T_1相粗化。合适的分级时效可促成强化相的合理分布,从而产生比较明显的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53.
分级时效对AlLiCuZrCe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级时效工艺参数对Al-1.9Li-2.33Cu-0.09Zr-0.11Ce合金拉伸性能及强化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时效温度对性能影响不显著,随终时效温度升高,强度先升高而后下降,塑性则一直下降,强率随终时效时间延长而上升,预时效及终时效温度偏低或终时效时间偏短均不利于δ相的析出,但易使T1相直接由α基体上沉淀,并呈细小,弥散分布,预时效或终时效温度偏高时,易使δ相粗化并向T1相转变,肌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含0.12%~0.15%Ce的2090合金铸锭扩散退火工艺参数对合金元素在晶粒内部的分布、合金板材力学性能及强化相的分布与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2090-Ce合金铸锭,采用350℃×10h+500℃×16b的均匀化处理,可使板材最终固溶时效后的强度提高;采用450℃×10h+500℃×10h+520℃×6h的均匀化处理,可使板材最终固溶时效后的断裂韧度及伸长率提高。第一段和第三段均匀化温度越高,合金板材的强度越低。第一段均匀化温度越高或第二段均匀化时间越长,组织中的β′相越粗大。扩散退火工艺对2090-Ce合金板材固溶时效后的强化相δ′及T1的形态与分布能产生间接的影响。降低第一段的均匀化温度,可使组织中获得细小的δ′/β′复合相,但使T1相分布和尺寸不均匀;较高的第一段均匀化温度和较长的第二段均匀化时间可使δ′/β′复合相中的δ′包复层分解成细小的颗粒状,并使T1相粗化;较高的第三段均匀化温度除使T1根粗化外,并促使其沿晶析出,同时使δ′相减少。  相似文献   
55.
56.
超细硫酸钡颗粒的絮凝沉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影响超细硫酸钡沉降的各种因素 ,并对其进行了絮凝沉降实验。实验表明 ,无机絮凝剂和高分子絮凝剂均能起到加速粒子沉降目的 ;同时发现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较好 ,其适宜用量为 0 3% ,搅拌时间为 8min ,其絮凝沉降速度可达未加絮凝剂的 8~ 9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7.
有机碱催化CO_2与伯胺反应合成N,N′-二取代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有机碱为催化剂,CO2与伯胺反应合成了N,N′-二取代脲;考察了有机碱种类、伯胺碳链长度、反应温度、CO2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伯胺碳链的增长,催化剂的碱性增强,N,N′-二取代脲的收率增加;脂肪族N,N′-二取代脲的收率明显高于芳香族N,N′-二取代脲。在所选用的有机碱中,1,5,7-三氮杂双环[4.4.0]葵-5-烯(TBD)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以正丁胺为反应基质、TBD为催化剂,合成N,N′-二丁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CO2压力10.0M Pa,反应时间10h,TBD摩尔分数5.0%(基于正丁胺);在此条件下,N,N′-二丁脲的收率为81.8%;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N,N′-二丁脲。  相似文献   
58.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组合梁采用大节段吊装,钢主梁大节段在国内首次制作。针对组合梁钢主梁的结构特点、制作难点,介绍钢主梁节段制作过程中焊接变形、几何精度的控制措施等,并对取得效果进行简述,较好地解决了组合梁钢主梁制作过程中焊接变形及几何精度的控制难题,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9.
纳米硫酸钡粒子超重力法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超重力法进行了纳米硫酸钡粒子制备研究,考察了超重力制备纳米粒子的影响因素,并对产品进行了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该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小,分布窄的纳米硫酸钡粒子。  相似文献   
60.
采用凝胶色谱法研究了自制聚羧酸盐减水剂在水泥-水体系中的吸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其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聚羧酸盐减水剂为梳状结构,吸附量较小,静电斥力效应较弱,其分散作用主要来自于吸附层空间位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