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液相法甲醇合成过程中机械搅拌反应器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C301及C302两种不同催化剂条件下机械搅拌反应器内液相法甲醇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中节气液之间的传质过程及催化剂气固相本征反应动力学,主要模拟条件:温度483K-528K,压力2.0MPa-6.0MPa,原料气中CO浓度0.06-0.45。模拟结果表明,在C301与C302催化剂条件,隆成总体速率的模拟计算与实测值相吻合,平均偏差分别为7.98%和11.92%,可以认为,气固相本征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液相甲醇合成过程的工程设计与过程分析是适用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2.
超临界介质中三相浆态床甲醇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华  李涛  朱炳辰  朱子彬 《化工学报》2004,55(12):1994-2000
在总压6.0~7.0 MPa、合成气分压3.0~3.7 MPa、温度235~260 ℃、气体质量空速450~1600 L(STP)•(kg cat)-1•h-1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液体石蜡为惰性液相热载体,正己烷作为超临界介质,于机械搅拌反应釜中对催化剂C302-2进行了介质处于超临界状态的三相浆态床甲醇合成过程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CO转化率和甲醇出口摩尔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己烷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反应温度范围内CO转化率和甲醇出口含量皆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质量空速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对使用超临界介质和不使用超临界介质的三相浆态床甲醇合成过程进行了对比实验,超临界状态下三相浆态床甲醇合成的CO转化率和甲醇出口含量皆高于三相浆态床甲醇合成,验证了超临界状态下三相浆态床甲醇合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3.
樊蓉蓉  徐佩若  朱炳辰 《石油化工》2000,29(12):952-954
工业催化剂的研究与发展 ,对于化学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 ,随着“催化剂工程”这一学科的发展 ,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与常规圆柱形、球形、单孔环柱形等催化剂相比 ,多孔柱状或多孔球状以及类似于汽车尾气净化用的蜂窝状等异形催化剂 ,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有效因子 ,也提高了单位床层催化剂的外表面积。对于某种特定反应类型 ,异形催化剂不但可以提高催化活性 ,还可提高反应选择性 ,改善传热 ,并且可以使催化剂床层压降大为降低 ,因此在石油与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长期以来 ,国内外工业催…  相似文献   
124.
以空气-水-催化剂和空气-液体石蜡油-催化剂两种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内置垂直管束式换热器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质──平均气含率、床层压降、固体完全悬浮的临界表观气速。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流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得到关于气含率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25.
在简化流程的基础上,对脱碳过程的吸附收塔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功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考察了汽转化和压缩工段,分别研究了输出状态与入炉甲烷浓度,入炉CO2浓度之间的关系,水碳比,入炉温度,压力对出口状态的影响,功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6.
鼓泡淤浆床甲醇合成(Ⅰ)数学模型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存文  朱炳辰  丁百全  房鼎业 《化工学报》2001,52(11):1006-1011
建立了一套Φ0 .2m鼓泡淤浆反应器热模试验装置 ,并完成了连续运行 10 0 0h的装置可操作性与稳定性考核试验 .试验中 ,合成反应温度 498~ 5 2 5K ,压力 2 .5~ 3 .1MPa ,质量空速 45 0 0~ 75 0 0L·kg-1·h-1,原料气中CO摩尔分率 0 .31.结合热模试验及合成系统的特点 ,得到了计入液相轴向返混、催化剂颗粒轴向分布及气 -固相本征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由该模型得到的甲醇产率及出口甲醇摩尔分率的计算值与热模试验值吻合良好 .将合成压力外推至 5 .0MPa ,通过验证后的模型所得到的模拟数据与美国中试结果相当 ,表明热模试验中所采用的国产C30 2催化剂与医用液体石蜡惰性溶剂互适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7.
建立了研究流化床电化学反应器电位波动现象的计算机采样系统,提出了应用FFT进行功率谱估计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8.
径向反应器流体均布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径向反应器流体均布设施的合理设计。流体在主流道的动量可以用修正动量方程来描述 dp+2k(γ/g)wdw+(λ γw_2/D_e 2g)dx=0 这里P、γ/g、w、λ、D_e和x分别指流体静压、流体密度、主流道流速、管摩擦系数、主流道当量直径、主流道长度。动量交换系数k已经被测得。分流流道动量交换系数在0.65—0.72之间。集流流道k值稍大于1。分析了主流道的静压分布。在分流流道中,按照摩阻项和动量交换项的相对大小提出了四个流动模型。 条件 模型 λL/(6D_ek)1 动量交换控制 λL/(6D_ek)1 摩阻控制 λL/(4D_ek)<1 动量交换占优势 λL/(4D_ek)>1 摩阻占优势在分流流道中。由于动量交换项和摩阻项对静压有相反的影响,所以静压变化趋势依赖于各种模型。但是,在集流流道中,它们的影响是一致的,而总是使静压趋于下降。为了降低径向反应器中分、合流流道间静压变化的差异,当分流流道受动量交换所控制或动量交换占优势时,采用“Ⅱ”型分布是合理的。相反,如果分流流道受摩阻控制或摩阻占优势时,则“Z”型分布将是合适的。根据各种流动模型,推荐了分流流道与集流流道合适的截面比。分别测定了分、合流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