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以二维扩散模型为基础,采用点源脉冲示踪法对开式浮选柱和装有不同类型规整填料的充填式浮选柱内液相的轴向与径向返混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各种填料内轴向和径向彼克列准数与气相、液相表观雷诺数的关联式。通过比较发现,在所用填料中,装有250Y或350Y型填料的浮选柱不仅轴向返混最小,而且径向返混最大,最有利于提高回收率。另外,对起泡剂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起泡剂可以减小返混,但当起泡剂浓度大于一定值时反而会增大径向返混。  相似文献   
72.
JF复合浮阀塔板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JF复会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冷模试验结果、性能参数计算关联式以及工业实用的实例。对比试验和工业实验表明,这种新型浮阀塔板较目前广泛应用的F_1型浮阀塔板具有雾沫夹带少、处理能力大、操作范围广及塔板效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高效精馏塔板。  相似文献   
73.
周鹍  曾爱武  余国琮 《化工进展》2002,21(Z1):218-221
建立了充填式浮选柱的二维混合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法求解,探讨了径向返混系数和轴向气、液流速沿径向的分布对充填式浮选柱捕集区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径向返混系数有助于提高回收率;轴向气、液流速沿径向的分布越均匀越好;气速的不均匀分布将对回收率造成较大影响.分析结果对提高充填式浮选柱的浮选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综述了用于甲苯液相选择性氧化的固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的催化剂进行了综合比较。介绍了上述催化剂参与下甲苯氧化的反应机理。指出提高甲苯转化率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选择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界面传质中Rayleigh对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曼  赵嵩  曾爱武  于海路 《化工学报》2016,67(11):4566-4573
通过纹影光路观察了特定气液传质装置中乙醇吸收CO2过程所引发的Rayleigh对流在垂直界面方向上的发展过程。随着溶质吸收的进行,液层的流体稳定性变弱,扰动加剧气液界面失稳并发生湍动,进而发展为羽状流并逐步向液相主体发展,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对流胞的融合与增长。液层的浓度分布可通过对相应液层纹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液层浓度分布和瞬时传质系数变化表征了Rayleigh对流的引发与发展及其对传质过程的强化效果,界面浓度分布及临界Rayleigh数解释了非均匀传质对湍动的引发机理。羽状流将高浓度液体快速带入主体,加速了近界面液层与主体液层的混合,增强了气液传质。  相似文献   
76.
双光路纹影仪观察气液传质界面湍动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杰  曾爱武  袁希钢 《化工学报》2012,63(10):3040-3044
建立了双光路纹影仪实验系统,并利用双光路纹影仪,同时从垂直和平行于界面两个方向对氯苯吸收、解吸CO2的传质对流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在氯苯吸收CO2时,没有明显的对流结构,只是在垂直界面的纹影图像中观察到逐渐变粗的暗条纹。在氯苯解吸CO2时,在垂直和平行于界面两个方向都观察到了明显的对流结构,在垂直界面的纹影图像中开始时出现分层现象,随着解吸的进行,对流加剧,分层现象被破坏;平行界面方向的对流结构发展较快,优先在平行界面的纹影图像中观察到明显的对流结构。由于传质的热效应,两个方向的对流结构都有向中心运动的趋势。实验表明,双光路纹影仪实验系统能观察界面传质对流过程的三维变化,可深化对界面传质对流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大豆异黄酮提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首先论述了大豆异黄酮8种提取与纯化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情况。它们分别是有机溶剂萃取法、超声波法、酸解法、酶解法、高效逆流色谱法、大孔树脂吸附法、高速离心分离法和超临界萃取法。指出了各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得到了乙醇溶液萃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4h,料液比1∶20。  相似文献   
78.
气液自由界面附近的瞬时浓度分布信息对于理解相际传质动力学很重要。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测量系统分别对乙醇、甲醇并流吸收CO2过程中液相内近界面的摩尔分数分布进行了实时观测。研究表明,水平槽道内气液流动传质过程中液相内的不稳定性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主要包括界面湍动和周期性脉冲爆发2种形式。当传质达到稳态时近界面CO2摩尔分数的分布结果表明,流场内存在着微弱的摩尔分数波动。吸收体系的性质和流速直接影响传质推动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摩尔分数波动的强度及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