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阐述了国内外聚丙烯基石墨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石墨类型、界面相容剂和加工条件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聚丙烯基石墨导电复合材料在制备双极板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聚烯烃经纳米粉体填充改性后,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电性能及流变性能等都得到改善。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粉体改性聚烯烃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及纳米蒙脱土等在聚烯烃改性中的应用,并对纳米粉体改性聚烯烃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3.
综述了近年来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耐磨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共混改性法(无机填料填充和聚合物共混)和化学改性法(交联和等离子体处理)在PE-UHMW耐磨性改性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各种改性方法对其耐磨性改性的改性机理和改性效果,并对PE-UHMW耐磨性改性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处理和添加增容剂改性的主要方法,阐述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提高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其在改善聚合物渗透性、阻燃性、导电性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5.
综述了国内外煤及其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煤泥)改性聚合物的研究现状,针对不同种类复合体系研究重点、性能特点进行了介绍,通过物理共混可提高聚合物力学、热学、抗静电等性能。总结了复合材料增强机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应用方向和发展趋势:继续减小颗粒粒径,提高界面相容性;更加深入研究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增强机制;进一步延伸研究领域,开发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简化成型加工过程,使复合材料尽早步入工业量产阶段。  相似文献   
56.
表面改性对聚丙烯/纳米氢氧化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表面处理剂(钛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对聚丙烯/纳米氢氧化镁(MH)阻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高压毛细管流变仪、LO I、力学测试、DSC和SEM对PP/纳米MH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偶联剂能有效地降低复合体系的表观黏度,改善体系的流动性。未改性的纳米MH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而表面改性剂能削弱填料对基体的异相成核作用。改性后的纳米MH粒子以独立形式均匀分散在基体中,PP与纳米MH界面的粘接力得到了加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阻燃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57.
58.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废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赤泥在金属回收利用、建筑材料及高聚物改性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赤泥的有效利用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9.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LLDPE/煤粉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用Jeziorny法和Mo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Kissinger法和Takhor法得到迁移活化能。结果表明,Jeziorny法和Mo法能够较好地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用Jeziorny法处理得到煤粉加入...  相似文献   
60.
采用DSC法研究了LLDPE/赤泥(RM)的非等温结晶和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LLDPE/RM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结晶半高宽和半结晶时间均较LLDPE有所提高;当RM含量为15%时,To和Tp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2.1和1.8℃。热降解过程中,复合材料失重5%的温度T5较LLDPE变化较小,而最大失重速率温度Tmd较LLDPE有所提高,当RM含量为10%时,Tmd提高了7.6℃。通过测量水的接触角发现,当RM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水接触角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