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厚壁筒形件进行周向超声检测时,超声波对内表面径向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厚壁筒形件内表面裂纹周向超声检测的主要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纯横波技术、双重波型检测法、小角度纵波切内壁法、变型横波端角反射法、变型横波切内壁法等方法的技术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上述方法的内表面径向缺陷回波波高公式。对含有人工表面缺陷的对比试块进行了灵敏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2.
郑津洋  施建峰 《压力容器》2008,25(12):56-58
主要介绍2008年ASME PVP会议的10个主题、主要国家的论文发表情况。  相似文献   
23.
欧盟简单压力容器指令的变动将对欧盟市场中简单压力容器的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统一成员国有关简单压力容器销售法律的提案COM(2011)768,欧盟简单压力容器指令即将调整。通过介绍提案COM(2011)768对指令2009/105/EC修订的主要内容,解读欧盟简单压力容器指令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24.
25.
对比了聚乙烯管道和金属管道设计方法的差异,分析了标准中对于管材最小壁厚的计算公式差异的原因。综述了聚乙烯管道标准两个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其中一个是国际公认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编制的标准体系,另一个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美国塑料管道协会(PPI)编制的标准体系,两个标准体系对聚乙烯材料分级的依据和测试方法不同,壁厚计算中的设计系数取值方式也不同。分析了国内外现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国以当前聚乙烯管道在燃气、给水与核电等领域快速发展为基础,研制出既能满足这些领域应用发展需求,又适应中国现有聚乙烯管道行业发展现状的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6.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聚乙烯(PE)及其复合管电熔接头受内压和轴向力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电熔接头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管材种类、强度对电熔接头的失效模式与爆破压力的影响规律,结合电熔接头短时爆破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PE管电熔接头的失效模式是管材韧性破坏;增强热塑性复合管(RTP)电熔接头的失效模式和爆破压力受管材强度影响,随强度增加,失效模式由管材破坏转变为电熔套筒破坏,爆破压力随RTP管材强度增加先升高,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7.
在电熔接头相控阵检测中首次发现接头内部存在一条由超声信号组成的特征线,进一步研究表明,可以根据特征线移动速度以及特征线与电阻丝的距离变化情况,估评聚乙烯(PE)电熔接头的焊接工艺是否合适。在PE电熔接头新产品开发中采用超声检测实时录像,通过特征线的移动情况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可大幅降低电熔接头的开发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28.
采用VB+SQL Server开发了聚乙烯管道接头失效基础数据库系统,实现对含缺陷聚乙烯电熔与热熔接头的缺陷类型、外观特征及其对应的超声图谱的组织管理、查询及浏览等功能。该数据库可以为聚乙烯管接头无损检测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识别电熔及热熔接头中的缺陷特征,判断缺陷类型及其危害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9.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压力容器与管道(PVP)会议是全球压力容器与管道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办。主要介绍了2023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ASME PVP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和分议题;同时,还对比了2021~2023年美国、中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在PVP会议上的论文收录和研究领域情况;分析了压力容器和管道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最后,介绍了中国在本次会议上的获奖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学生论文竞赛的情况。  相似文献   
30.
钢丝缠绕增强塑料复合管(PSP)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基体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粘弹性特性,PSP呈现出时间相关的力学行为。提出一个PSP线粘弹性结构力学模型,研究其各层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规律;对PSP样管进行蠕变试验研究表明:在恒定内压下,周向应变随时间变化缓慢,轴向应变随时间逐步增加,6000 min内应变增加较快,然后逐渐变缓,14000 min后轴向应变约增加了0.16%,理论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实了所建立的三层粘弹性模型可用来预测同类管材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