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7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乳状液膜法提取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间歇法乳状液膜提取钪时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膜相配方和适宜的操作条件。研究了钪在液膜中的传递行为。作者在以前的文章[7]中已经建立了反应扩散模型,本文则利用钪液体系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还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2.
主要针对离子交换膜控制释放药物体系,来阐述该体系的三大传质机理,以及药物、聚合物性质和外界环境对释药过程的影响.同时汇总了近几年文献所展示的一些释放体系及其释放结果,并陈述了基于能斯特普朗克方程和唐南平衡理论建立的两种离子交换膜释放药物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3.
逐渐加剧的温室效应以及高盐废水的大量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要求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这对实现碳减排具有积极指导作用。而选择对高盐废水进行资源化回收的方式以及开发高效的碳捕捉技术有利于增强碳减排过程。离子膜电渗析因其独特的分离特性可实现对高盐废水的浓缩淡化、分离回用。为了降低温室效应,可采用淡化回收高盐废水和高效捕捉CO2相结合的方式降低CO2浓度,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对废水的零排放。本工作综述了以离子膜电渗析为基础的传统电渗析、双极膜电渗析、反向电渗析、置换电渗析、选择性电渗析和冲击电渗析等六种电渗析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他们在碳捕捉转化和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进展。展望了新型离子膜电渗析在处理高盐废水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新型离子膜电渗析技术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限制与挑战,最后为新型电渗析技术实现低碳排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电场增强条件下双极膜水解离的简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work is concentrated on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electric field enhanced water dissociation.A simple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theoretical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in water dissociation process on a bipolar membrane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a depletion layer and Onsager‘s theory.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applied voltage on depletion thickness and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 The factors on the water splitting process, such as water ditfusivity, water content, ion exchange capacity, temperature, relative permittivity,etc. were adequately analysed based on the derived model equations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decreasing the applied voltage in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water dissoci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and compared with bo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measured current-voltage curv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hich showed a very good prediction to practical current-voltage behavior of a bipolar membrane 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 when the splitting of water actually commenced.  相似文献   
65.
离子交换膜是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其对离子的快速、选择性传导是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实现高能量效率、低容量衰减速率的关键.而离子的传导过程与膜内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膜内离子传导通道的构筑策略分析,综述微相分离膜、自具微孔膜、微孔框架膜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中的发展;并围绕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传导性、电活性分子阻隔性、稳定性和兼容性等重要特性,探讨离子交换膜设计及优化方向,以期为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专用离子交换膜的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葛亮  伍斌  王鑫  赵璋  徐铜文 《化工学报》2019,70(10):3748-3763
MOFs作为一类具有三维孔结构的新型框架材料,在催化、储能和分离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MOFs的水稳定性一直是限制其扩大应用的壁垒。随着水稳定性MOFs材料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对MOFs水稳定性机理认识的加深,众多的学者开始关注MOFs分离膜在水体系下物质分离的应用研究。综述了围绕MOFs分离膜在水系环境下的分离应用研究展开,概述了MOFs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MOFs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脱盐、重金属离子去除和离子选择性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对MOFs分离膜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李彦  徐铜文 《化工学报》2015,66(9):3296-3304
由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具有大规模储能和稳定发电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离子交换膜(IEM)是VRB中的重要组件,它不仅要隔开阴阳极电解液,而且还要传输离子以构成闭合回路。对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做了系统介绍。从离子交换膜的基本功能出发,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全钒液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A model was proposed for the drug release from a coated matrix system.To validate thismodel,5-Fu/EVAL matrices coated with various polymeric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diffusivities were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These coated system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graphically andquantitatively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values.The results show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oryand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69.
铜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有色金属。铜的需求促进了铜电解精炼的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低浓度的铜电解液,这些电解液若不妥善处理,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环境危害很大。目前,从稀溶液富集铜的方法很多,有液膜提取、溶剂萃取等。液膜法和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是基于聚(2,6-二甲基-1,4-苯撑氧)(PPO)所进行的系列改性工作.PPO进行溴化,得到两种溴化度的溴化PPO(BPPO),再进行羟基化和季铵化反应,随后与小分子烷氧基硅烷进行sol-gel反应,热处理后将膜浸泡在碱液中转化为OH-型,得到两种系列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膜具有平整均一的外观形貌和良好的机械性能(4.5~12 MPa,36%~58%),膜的厚度范围为0.09~0.12 mm.水含量(WROH)范围为62%~145%,离子交换容量为1.6~2.2 mmol/g.膜具有良好的抗碱能力,在2 mol/L NaOH中浸泡192 h后,其IEC仍能保持在原有的82%以上.低溴化度BPPO制备的膜具有更高的抗溶胀能力,在60℃水中浸泡44 h后,溶胀度范围为117%~297%,高溴化度BPPO制备的膜有高的电导率(室温条件下为0.036~0.041 S/cm),说明所制备的碱性阴离子交换膜有潜力应用于碱性膜燃料电池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