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采用相同生产工艺、不同聚合度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初始黏度以及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与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的配比为20/80时,糊黏度在各时间段最低;当PSH-10/CPM-31=50/50时,糊黏度稳定性最差;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基体中引入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CPM-31含量小于50 %)时,对增塑糊黏度的影响要比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中引入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PSH-10含量小于50 %)的影响明显;聚合度分布宽不利于增塑糊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
采用相近聚合度、不同生产方法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微悬浮法糊树脂1与MSP-3法糊树脂2的配比为80/20时,糊黏度大且稳定性最差;当树脂1/树脂2 =50/50时,糊黏度较低,稳定性最好。树脂1中引入树脂2(含量小于50 %)使得体系黏度上升,黏度稳定性也变差,糊树脂颗粒形貌的影响比粒度分布的影响更大;树脂2中引入树脂1(含量小于50 %)可降低其黏度和提高黏度的稳定性,主要是糊树脂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原料助剂对PVC密封垫蒸发残渣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玉碧  徐国敏  胡智  罗恒  杨照  田井速  谭红 《包装工程》2012,33(11):21-23,44
研究了PVC密封垫产品中常用原料助剂对蒸发残渣卫生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助剂的添加对接触水性和低乙醇食品的PVC密封垫产品的蒸发残渣影响较小;添加的CaCO3填料对乙酸蒸发残渣影响明显,DINCH为增塑剂制备的PVC密封垫乙酸蒸发残渣值最低,ATBC为增塑剂制备的PVC密封垫正己烷蒸发残渣值最低。  相似文献   
24.
采用微纳叠层共挤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酰胺6(PA6)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普通共混挤出和微纳叠层挤出共混物中分散相PA6的形态及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研究了复合体系中PA6对HDPE基体熔点和结晶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两种加工方式条件下PA6添加量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加工方式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微纳叠层挤出共混物HDPE/PA6(质量比85/15)中存在直径约为3μm的纤维;随着PA6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结晶度增大。  相似文献   
25.
以不饱和聚酯树脂短玻纤为主的模压成型团料(BMC)与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长玻纤以上下复合方式能得到高性能、高外观质量的井盖材料,研究了在制备过程中物料的捏合时间对物料性能的影响,确定短纤维料和长纤维料在质量比为4:6时性价比最好,并基于有限元分析研究井盖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6.
27.
通过沉淀聚合制备聚脲微球,主要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单体添加量对聚脲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时间在80~110 min时,聚脲微球的粒径分布呈现双粒径分布,120min时体系为单粒径分布,微球平均粒径由2. 1μm增加到5. 9μm;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温度在30~45℃时,粒径由5. 9μm增加到7. 0μm,粒径变异系数(CV)控制在5%以内。当温度到达50℃时,微球CV大于5%;其他条件不变,单体投入量在2%~5%时,微球粒径由5. 8μm逐步增加到8. 4μm,CV小于10%,当质量分数为7%时,CV为52%。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单体添加量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制备粒径及形态可控聚脲微球的规律,为制备出粒径及形态可控的聚脲微球奠定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采用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非淹没射流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研究了在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抛光过程中,使用参数优化前后的余弦光-液耦合喷嘴进行抛光加工的冲击动力学,对比分析了在非淹没射流下参数优化前后余弦光-液耦合喷嘴流场分布的能量特征以及压力分布情况,并使用参数优化后的余弦光-液耦合喷嘴对单晶硅材料表面进行抛光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胶体束在参数优化后的喷嘴内能够获得更大的出口速度,其最大值v=146. 621 m/s;抛光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抛光前,抛光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了2. 78 nm。  相似文献   
29.
刘勇  吉玉碧  徐国敏  杨照  赵红波  谭红 《塑料》2012,41(2):78-80,27
采用PVC糊树脂与掺混树脂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掺混树脂对增塑糊初始黏度及黏度稳定性、以及糊制品蒸发残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初始黏度随掺混树脂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体系糊黏度稳定性也相应变差,当CPM-31/SB-100=70/30时,PVC增塑糊的黏度稳定性最差,而CPM-31/SB-100=100/0时的黏度稳定性最好;掺混树脂的加入主要影响PVC糊制品在4%乙酸和正己烷浸泡溶剂下的蒸发残渣性能指标,且当掺混树脂含量为10份后两者残渣结果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30.
韦良强  孙静  徐国敏  何敏  秦舒浩  于杰 《塑料》2013,(5):5-8,114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PC/PBS材料,通过机械性能、DSC、TG、SEM研究了PBS、扩链剂的加入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BS的加入提高了PPC的拉伸强度、热稳定性能;扩链剂的加入提高了PPC/PBS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非缺口冲击强度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