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3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正贵  刘沿东  左良  王福 《特殊钢》2007,28(5):19-21
对2.2 mm厚常化后无取向硅钢(%:0.004C、3.1Si、0.33Al),以速度比为1.19异步轧制到0.5 mm厚,用取向分布函数(ODF)定量研究了异步冷轧织构沿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常化后的无取向硅钢板材沿厚度方向的织构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心侧反高斯织构较强,在异步冷轧后继续保持了这种状态,而表层和次表层高斯织构在冷轧后消失;冷轧后板材在快慢辊侧的织构类型没有变化,但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异步冷轧织构沿厚度方向呈非对称分布;反高斯织构在慢辊侧的强度高于快辊侧的强度,{111}〈112〉织构出现中心低两侧高的现象,慢辊侧略高于快辊侧。  相似文献   
22.
退火时间对异步轧制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与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进行异步轧制,然后在不同时间下进行再结晶退火,研究异步轧制条件下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随退火时间的演变过程,探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及再结晶织构组分与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750℃再结晶退火过程中,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α织构强度减弱,织构组分逐渐向{111}〈112〉附近聚集,铁损逐渐下降。快慢辊侧再结晶织构类型基本相同,但慢辊侧强度高于快辊侧。  相似文献   
23.
通过EIS和LEIS对环氧粉末涂层和无溶剂环氧液体涂层分别在模拟超深海环境中0.1~20和0.1~30 MPa交变压力腐蚀环境下浸泡480 h的失效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超深海交变压力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观察了浸泡后涂层/Q345钢界面的表面形貌。研究表明,两种涂层在0.1~30 MPa交变压力作用下涂层的失效过程较为明显,环氧粉末涂层在0.1~30和0.1~20 MPa交变压力浸泡480 h后涂层阻抗值分别下降了2个和1个数量级,无溶剂环氧液体涂层在同样环境下浸泡后阻抗值分别下降了3个和2个数量级,说明了环氧粉末涂层在交变压力条件下对Q345的保护性能更优,阻绝离子渗透能力更强。从LEIS结果分析出在较高交变压力下,涂层微观局部腐蚀扩散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24.
驮英水库灌区东干渠东攀暗涵工程需跨越东攀水库,直线距离约300 m。长距离跨水库围堰施工工期长,围堰防渗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解决跨水库围堰施工技术难题,开展了长距离跨水库围堰施工技术研究,本文结合现场施工介绍了跨水库围堰施工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25.
挤出和退火工艺对AZ31镁合金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挤压比、挤压温度及电场退火对AZ31镁合金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比达到16时动态再结晶基本完成,挤压比为25时形成平均晶粒尺寸为7.3μm的均匀组织;随着挤压比由小到大,以{01^-10}面织构为代表的变形织构由增强到减弱;而{02^-21}、{12^-3^-1}面的再结晶织构由弱到强;提高挤压温度,有利于合金元素扩散和动态再结晶,阻碍低温析出物Mg17Al12和MnAl的不连续析出,组织趋于均匀,织构组分由低温变形的{01^-10}面织构向高温变形的{06^-61}面织构转变;电场退火推迟了再结晶进程因而抑制再结晶晶粒长大,增加了退火织构的漫散度。  相似文献   
26.
27.
如果要问中国汽车产业在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有什么特点的话,那么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神奇”。2009年10月20日,各界人士聚焦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长春,庆祝中国汽车年产突破1000万辆大关。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8.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和Ti-Al-Zr合金靶及Cr单质靶,在WC-8%Co硬质合金基体上制备了(Ti,Al,Zr)N/(Ti,Al,Zr,Cr)N和Cr N/(Ti,Al,Zr,Cr)N 2种四元双层氮化物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2种双层膜的微观组织、成分和结构;利用划痕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比2种双层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获得的2种双层膜均具有B1-NaCl型的TiN面心立方结构;双层膜的组织均是典型的柱状晶结构;沉积偏压为–50~–200 V时,双层膜的力学性能均优于(Ti,Al,Zr,Cr)N单层膜,并与Ti-Al-Zr-Cr-N系梯度膜的力学性能相当,同时(Ti,Al,Zr)N/(Ti,Al,Zr,Cr)N双层膜可获得更高的硬度(HV_(0.01)最高值为41 GPa),而CrN/(Ti,Al,Zr,Cr)N双层膜可获得更强的膜层与基体间结合力(所有值均大于200 N)。  相似文献   
29.
传统的铜氨液补氨方法是直接将液体氨补加在再生以后的铜氨液中,大多数厂家都在氨冷器之前补入,这样可以不影响再生以后的铜氨液温度。在氨的合成工序分离氨并冷凝成液氨比较困难,往往需要大量的冷却分离设备,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气氨的冷凝更为困难。若铜氨液中补加液氨改为补加气氨,无论从节能降耗还是方便操作方面来讲,都有  相似文献   
30.
在应力控制下,分析带有涂层的LY12CZ铝合金构件疲劳断裂方式。结果表明,拉伸断裂和疲劳断裂位置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疲劳是在各个铆孔处均有裂纹萌生,但其中有一处发展为主裂纹。扩展距离较长。最后与其他裂纹汇合.最终导致在铆孔位置疲劳断裂。而拉伸时是铆钉剪切断裂,铆孔完整,无破坏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