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纳米氢氧化镍掺杂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通过合成草酸镍,进而生成纳米Ni(OH)2的新的合成路线.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得到的Ni(OH)2为β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合成的Ni(OH)2样品呈针状,长度在100~200 nm之间,直径为10~20 nm.对掺杂质量分数8%纳米级氢氧化镍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可以发现:放电容量比未掺杂的球形氢氧化镍电极提高了9.6%,且经过10次循环以后放电容量仍能达到原来的94%.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安徽某热电厂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问题,根据水质及现场情况,通过阻垢、极限碳酸盐、缓蚀、动态实验筛选优化药剂配方,并成功应用于现场。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镍广范应用于镍系列二次碱性电池正极材料中,镍电极的容量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锰的氢氧化镍。研究表明,掺杂锰元素可以形成同时存在α-Ni(OH)2和β-Ni(OH)2的混合晶体结构,镍电极容量提高到303mAh/g,镍电极的膨胀率降低,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其降凝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可再生能源”,然而生物柴油凝点一般在0℃时,其低温结晶和凝胶 化限制生物柴油在低温时应用,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主要与生物柴油中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和 分布有关,还与脂肪酸酯支链程度有关。该文综述改善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方法,降凝剂作用机理 及生物柴油降凝剂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掺碳复合正极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纯相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和磷酸铁锂掺碳(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AAS)、扫描电镜(SEM)、红外吸收(FT-IR)、振实密度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组装成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HFePO4和LiFe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前者的振实密度可达1.58 g/cm2,LiFePO4/C振实密度有所降低,但充放电平台非常平稳.与纯相LiFePO4相比,LiFePO4/C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室温下以0.05 C和0.1 C倍率电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1,150.0 mA·k/g.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54.2,137.2 mA·h/g.  相似文献   
16.
混合晶相氢氧化镍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氧化镍存在两种晶体形态,α-Ni(OH)2由于其有较好的比容量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不稳定性制约了它的应用.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钴锰掺杂的氢氧化镍,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l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可以看出,掺钴锰制备的氢氧化镍样品同时存在α-Ni(OH)2和β-Ni(OH)2,为微米级混合晶相氢氧化镍,层问存在较多的阴离子和结晶水.氢氧化镍的充放电测试表明混合晶相的氢氧化镍放电容量明显高于普通氢氧化镍的放电容量,膨胀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镍电极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
镍电极活性材料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与电化学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组成、密度、粒径大小、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等是表征镍氢电池正极材料氢氧化镍性能的参数。本文简单介绍了球形氢氧化镍的性质并综述了其性能参数的分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某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灰水系统的工艺流程、灰水的特点、灰水系统各部位垢样的主要成分,分析了灰水系统各部位结垢的原因,并针对这种特有工艺及水质条件,对控制灰水系统结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辅助类芬顿技术处理合成类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辅助类酚顿技术处理合成类制药废水的优势,通过优化实验发现,微波辅助类芬顿技术具有催化剂和过氧化氢用量低(硝酸铜0.8 g/L,过氧化氢15 m L/L)、初始反应体系无需酸化、反应时间短(6 min)、污染物去除效果满意(TOC去除率62.64%)、可生化性改善良好(从0.25升至0.37)、处理后Cu2+离子残余质量浓度低(0.625 5 mg/L)等独特优势.在相同条件下该技术采用铜系催化剂比相同物质的量的铁系催化剂的TOC去除效率更理想,即从51.40%提高到62.64%.  相似文献   
20.
陈化时间对纳米Ni(OH)2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化时间对于产物的粒径尺寸以及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研究了陈化时间对β型纳米Ni(OH)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陈化时间5h的产品振实密度最小;XRD分析产品具有β晶型,且由于(001)峰的宽化导致其具有更高的活性;TEM照片中可以看出,产品的形貌为针状,长100~200nm,直径在10-20n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陈化时间5h的样品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达253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