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琴  赵娜  翟俊  宗俊 《盐业与化工》2014,(10):12-15
超声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材料加工方法,目前已被广泛研究用于纳米/微米材料的制备工艺中。文章以卤水和氨水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并在制备后期加入超声处理。探讨了超声作用对产物晶粒尺寸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利用SEM、XRD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形貌,通过TG-DTA和物理超声分散法分析了产物的热稳定性和分散性,并分别讨论了温度、反应时间、氨水浓度、反应物浓度、陈化时间等对产物粒径和产率的影响,从而得出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有利于减小产物的尺寸。在最佳条件下可以得到厚度50 nm左右,晶形完整,纯度高,热分解温度为350℃且分散性好的片状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比较和分析了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并选定精度评价体系对预测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都能够较好的预测瓦斯涌出量,其中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预测更精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后验差检验比值c=0.07,小误差概率P=1.0,预测误差精度达到1级。  相似文献   
13.
新型磷酸盐在钢板表面防锈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防腐蚀涂层中防锈材料的性能与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研究的焦点,磷酸盐作为新的替代材料,首先是它们的毒性水平远低于铬酸盐,而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焦磷酸盐,更加的稳定且不挥发,在涂装钢材切割焊接的时候,不会产生对人体以及环境有害的气体。实验采用氧化锌、氢氧化铝、磷酸为原料,控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得到澄清的磷酸二氢锌、磷酸二氢锌铝溶液,结晶得到相应的磷酸二氢盐,利用EDTA标定产品中的锌、铝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材料中磷的含量。将磷酸二氢盐溶于水后添加二氧化硅制成防锈涂层材料液,直接涂布于金属表面。烘干后采用盐雾试验进行测定其防锈性能,其磷酸二氢锌铝的防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菱苦土—硫酸铵法制备氧化镁工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菱苦土—硫酸铵法工艺对苦土中氧化镁的回收率为71%左右,在镁资源较缺乏的地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较详细地介绍了以卤水和工业氨水为原料,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对其影响条件作了研究,并对产品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能有效地改善凝胶干燥过程中粒子间的团聚性能,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nm,粒子分布均匀,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朱卫兵  陈剑松  廖静  宗俊 《无机盐工业》2008,40(3):20-22,29
以硝酸锌和无水碳酸钠为原料,把超声波引入到直接沉淀法中,同时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合成出粒径小、分布均匀且团聚现象明显减弱的纳米氧化锌,并用TG-DTA,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制得的产物进行表征,找出合成的最佳条件.同时,还以油酸作为改性剂对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以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改性原理进行简单探讨,并通过测定活化指数对改性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鸡蛋清作为纳米反应器,聚乙烯吡咯酮(PVP)作稳定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扇状纳米氧化锌。通过XRD、SEM、TEM、FT-IR、UV-Vis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样品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的性能,并初步讨论了这种扇形结构纳米氧化锌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简单、快速制备扇状纳米氧化锌材料,且得到的扇形样品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工业草酸和氢氧化镁为原料,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以期制得纳米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草酸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氧化镁产品粒径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草酸浓度为0.8 mol/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0 mmol/L、在40 ℃反应20 min得到的中间产物在600 ℃煅烧2 h,可制得纳米氧化镁,粒径在50 nm左右。本方法得到的氧化镁产品纯度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设备技术要求不高,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谈技  杨姣  宗俊 《冶金分析》2004,24(6):1-1
在 pH 1.5的盐酸介质中 ,铈与三溴偶氮氟胂形成紫红色络合物 ,λmax=62 8nm ,ε=1.2 0× 10 5,据此建立了三溴偶氮氟胂分光光度法测定锌合金中微量铈的新方法。在 2 5mL溶液中 ,铈质量在 0~ 2 8μg范围符合比尔定律。大量Zn2 + 不干扰测定 ,合金中锡的干扰可以通过溶样消除。测定铈质量分数大于 0 .0 0 1%样品时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9.2 6% ,加入标准溶液的回收率为 87%~ 10 2. 2 %。该法快速、简单 ,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新试剂三氯偶氮氟胂(简称TC-FAsA)并研究了其与锌合金中微量铈的显色反应。在强酸性体系中铈与TC-FAsA形成蓝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5×105。25 mL溶液中,铈的线性范围是0~25μg。该法用于锌合金或中间锌合金材料中微量铈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