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铁氰溶液中D301树脂对Fe(Ⅲ)及CN-的吸附性能及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5 ℃时,D301树脂(湿树脂)对Fe(Ⅲ)及CN-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73 49 mg/mL和28.963 2 mg/mL.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速度方程,以液膜扩散为主控步骤.树脂对Fe(Ⅲ)及CN-的吸附速率方程分别为:t/Qt=0.057 1 t+2.415和t/Qt=0.427 9 t+4.572 1,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k2=1.35 mL/(g·min)和k2=39.9 mL/(g·min).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的焓变分别为:ΔHCN-=16.78 J/mol,ΔHFe3+=11.07 J/mol,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2.
肖峰  丁建生  宋永辉  唐华 《铸造技术》2012,33(8):971-974
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内缸裂纹采用ENiCrFe-1焊条的补焊修复过程,以及缸体材料(ZG14Cr1Mo1VTiB)和熔敷金属成分、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在补焊裂纹尖端加工圆弧,改进补焊工艺,焊后整体热处理等措施,解决了缸体材料特殊、刚性大、补焊难度大的裂纹焊接修复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3.
以Na2MoO4为钼源,CS(NH2)2为硫源,H2C2O4为还原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球花状MoS2微球,并利用XRD、SEM-EDS和TG-DSC-FTIR等分析手段对其晶型、微观形貌、热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S比、还原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对产物收率产生影响。球花状微球为纯净的六角2H-MoS2,微球直径约为1-2 um,微球上球花厚度约为15-20 nm。球花状MoS2微球热损失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MoS2转化阶段(温度区间为221.40 °С~603.15 °С)和MoO3相变阶段(温度区间为603.15 °С~1220 °С)。转化阶段MoS2转化为MoO2和MoO3,质量损失为22.3%;相变阶段主要是发生了固相MoO3转变为液相和气相的相变反应。FTIR结果表明,SO2气体在603.15℃之前全部析出,证明了MoS2在600℃左右完全转化。与常规MoS2相比,球花状MoS2微球表现出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94.
采用低变质粉煤的成型热解KOH-HNO_3联合活化技术制备煤基电极材料(CEM),考察活化剂粉末直接添加方式和溶液浸渍添加方式对煤基电极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将两种添加方式所对应的两组实验分别记为P组和S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N_2吸附法对煤基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特征、表面官能团组成及孔隙结构、孔径分布进行分析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方式对材料收率及微孔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在KOH添加量为5%~15%(质量分数)时,热解产物收率变化很小,P组实验生成CEM的微孔发育程度相对较好,在KOH添加量为20%时,P组实验生成CEM的酸化收率整体偏低,S组实验生成CEM的抗压强度和碘吸附值整体偏高,溶液浸渍方式更有利于微孔结构的发展;在P15试样和S15试样的电化学性能对比测试中,S15试样具有较大的比电容,内阻为2.05Ω,电荷转移电阻较低;KOH在浸渍阶段可先行与煤中含酸性官能团有机物发生降解反应,K~+优先进入煤料的大分子结构中,从煤料内部基质产生初级微孔结构,在后续热解过程中增强了活化效果,孔径分布和孔道布局更加合理,实现较高离子迁移效果;S20试样的抗压强度为3.96 MPa,碘吸附值为987 mg/g,微孔率可达87.62%,比表面积为487.21 m~2/g、总孔容为0.173 cm~3/g,微孔孔容为0.152 cm~3/g,平均孔径1.931 nm。  相似文献   
95.
在硫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体系中,以葡萄糖、甲醛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采用分步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铜包覆粉,重点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制备过程及产品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银-铜包覆粉的形貌、结构及相组成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中银含量和产品粒度逐渐增大,而铜含量和颗粒团聚现象逐渐减少。当反应温度在70℃以下时,制备出的银-铜包覆粉为类球形;而当反应温度增至80℃时,所得到的是一种树枝状颗粒。当反应温度为70℃时,得到的是分散均匀、粒度为100 nm左右的银-铜包覆粉。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助于体系中Cu纳米颗粒的形成,反应温度小于50℃时产物中夹杂有大量的Cu2O,反应温度大于60℃时可制备出银包覆层厚度为2~3 nm的纳米银-铜包覆粉。  相似文献   
96.
镍电解生产过程中氯气利用率低、试剂消耗量大,导致电解镍杂质含量波动,影响电镍品级率的提升及含氯废气治理不达标,通过采用动力波技术、静态混合器和文丘里分配器等技术,实现了镍电解生产过程含氯废气综合治理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解决了原有废气治理设备、设施效率低,过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相关要求等问题.含氯废气治理后,镍电解氯气平均单耗为195.5 kg/t-Ni,氯气利用率提高至96% ~98%;液碱平均单耗为237.3 kg/t-Ni.  相似文献   
97.
一种低变质煤微波热解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微波闪速热解是低变质煤转化的一种新工艺.研究了微波加热条件下原煤粒度变化对热解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10min左右煤料温度可达到750℃,22min焦油收率就可达到12%左右,比常规加热提高4%;热解煤气中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含量大幅度提高;原料煤粒度对各种产品的收率影响不大.因此该工艺可用于粉煤的快速热解,为煤气的进一步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宋永辉  兰新哲  王碧侠 《有色金属》2002,54(Z1):128-131
对Na2S沉淀ML浸金液中金的过程进行热力学上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Au2S和Cu2S在ML浸金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32×10-11和7.20×10-11,Au和Cu开始沉淀的[S2-]浓度分别为4.78×10-24和3.67×10-23.最佳沉金条件t=30min,溶液pH=9,温度20~30℃,沉淀剂用量ms=1.5×A*C*V/2B.  相似文献   
99.
100.
对王家沟(WJG)长焰煤和焦煤(JM)两种原料煤进行了微波共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两种煤配比不同时热解产物的收率及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微波热解条件下,随着混煤中JM比例的增大,焦油收率在逐渐减少,而固体焦的灰分含量与硫含量逐渐增加.SEM照片也表明,固体焦表面的微孔结构越来越多,微孔的边界越来越清晰.煤气中CO2,CO,CH4和CnHm含量在3 min以前随热解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随后逐步减少.随着混煤中JM配比的增大,热解煤气中CO2和CO含量逐渐减少,但CH4和CnHm含量在3 min以前变化不是很明显,在3 min~15 min区间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