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采用丙烯酸(AA)、二乙烯三胺(DETA)依次对聚丙烯(PP)无纺布进行预辐射接枝改性及胺化处理,研究了接枝反应及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AA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增加;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胺化反应温度的升高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胺化率增加。接枝反应温度为95℃,25 mL AA与无纺布反应2 h,接枝率可达到276%;接枝率为250%的无纺布与50 mL DETA反应7 h,胺化温度205℃,胺化率可达到73%。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辐射接枝及胺化处理后的PP无纺布有胺基基团。  相似文献   
82.
采用三维电吸附体系处理氰化废水,主要对比分析了分别以不锈钢网(M)、活性炭填充不锈钢网(CM)和煤基电极(CB)为阴阳极时废水中氰化物与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变化。利用SEM-EDS,XRD对电极形貌及其负载物、沉淀物的组成进行分析表征,进一步探讨了三维电吸附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2 V电压时,三维电极体系的处理效果优于二维体系;以CM为主电极时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M与CB,此时废水中CN_T,Cu,Zn,CN~-,SCN~-的去除率均可达70%以上。废水中CN~-,SCN~-及金属氰络合离子的去除是煤基阳极与活性炭粒子电极吸附与电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阳极表面OH~-氧化分解导致H~+浓度局部增大,使得电场作用下定向迁移至阳极附近的CN~-,SCN~-及金属氰络合离子之间发生的沉淀反应,也是废水中氰化物与重金属离子浓度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XRD分析表明,沉淀物主要由Zn_2Fe(CN)_6,CuSCN,CuCN及Zn(OH)_2等组成。  相似文献   
83.
尹宁  宋永辉  贺文晋  田宇红 《煤炭学报》2017,42(Z2):518-524
以低变质粉煤与煤焦油、沥青、焦煤等黏结剂为原料采用成型热解技术制备型焦,主要研究了型煤低温氧化处理对型焦产品组成结构的影响。采用TG-DTG,FT-IR,SEM等对型煤氧化过程及热解产品结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空气氧化过程中,型煤中的羰基、羧基等官能团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和CO_2,同时脂肪烃和环烷烃的含量有所降低;重质油和沥青与氧气作用发生脱氢聚合反应,生成了芳香程度较高的稠环芳烃大分子物质。氧化处理后型煤中重质组分含量大幅减少,而沥青烯与前沥青烯含量的明显增加是型焦抗压强度提升的主要原因。低变质煤与黏结剂混合样品在空气气氛下的氧化分为两个阶段,室温~120℃主要是原料中水及少量吸附气体的逸出,120℃以后原料中的芳香类物质与氧气发生脱氢聚合反应,生成部分芳香程度较高的稠环芳烃大分子,此阶段的失重率可达到11.08%,最大失重速率峰出现在217.77℃附近。  相似文献   
84.
采用KOH溶液浸渍法对夹杂碳纤维的煤基电极材料(CBCF)进行活化处理,主要研究了KOH浓度对CBCF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与技术参数。并利用SEM-EDS、FT-IR、N2吸附仪等对煤基极板的形貌特征、表面官能团及孔径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浓度的增加,CBCF表面性能、孔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KOH浓度的升高,CBCF的循环伏安曲线的面积逐渐增大,而体系的传质阻抗则逐渐减小。以CBCF为主电极,活性炭为粒子电极,采用三维电极体系处理氰化废水,当电压为4 V、时间为5 h、极距为10 mm时,废水中总氰、游离氰去除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85.
用酸改性兰炭基活性炭对焦化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酸的种类、吸附剂投加量、转速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对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兰炭基活性炭能显著提升对焦化废水的吸附效果,无机酸改性较有机酸更好,硝酸改性效果最佳。318 K条件下,在50 mL焦化废水中加入4 g硝酸改性后的兰炭基活性炭,以100 r/min的转速吸附90 min后,COD去除率可达86.79%;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ΔG~θ0、ΔH~θ0、ΔS~θ0,表明吸附为自发吸热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且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86.
研究001×7树脂吸附银氨配合离子的过程和机理.在试验的硝酸银离子浓度范围内.001×7树脂对银氨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式,△H<0,表明吸附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进行.吸附过程是以液膜扩散为主控步骤,吸附反应的速率常数k=1.95×10-3s-1,吸附速率很快.  相似文献   
87.
研究以水为分散介质,PVPK90为保护剂,普通液相还原法常温一步制取片状银粉技术。采用新的特殊加料方式,甲酸铵作为还原剂,在银浓度为80g/L的高浓度溶液中直接制取片状银粉。片状银粉粒度小于0.4μm,银粉产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88.
筛板塔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筛板塔设计原理和研究方法基础上,利用结构化设计方法及程序模块化原理,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为平台,通过采用ActiveX技术访问CAD的开放接口.软件集成了CAD建模功能、开发平台的强大容错功能、面向Excel对象的编程技术,能直接生成所设计的CAD结构图,并将设计结果保存入Excel表格,实现了筛板塔的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89.
研究铁氰溶液中D301树脂对Fe(Ⅲ)及CN-的吸附性能及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5 ℃时,D301树脂(湿树脂)对Fe(Ⅲ)及CN-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73 49 mg/mL和28.963 2 mg/mL.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速度方程,以液膜扩散为主控步骤.树脂对Fe(Ⅲ)及CN-的吸附速率方程分别为:t/Qt=0.057 1 t+2.415和t/Qt=0.427 9 t+4.572 1,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k2=1.35 mL/(g·min)和k2=39.9 mL/(g·min).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的焓变分别为:ΔHCN-=16.78 J/mol,ΔHFe3+=11.07 J/mol,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0.
肖峰  丁建生  宋永辉  唐华 《铸造技术》2012,33(8):971-974
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内缸裂纹采用ENiCrFe-1焊条的补焊修复过程,以及缸体材料(ZG14Cr1Mo1VTiB)和熔敷金属成分、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在补焊裂纹尖端加工圆弧,改进补焊工艺,焊后整体热处理等措施,解决了缸体材料特殊、刚性大、补焊难度大的裂纹焊接修复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