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采用光催化与电化学氧化相结合技术对兰炭废水进行降解试验。用石墨片和活性炭颗粒为三维电极材料,外加紫外光灯条件下分别考察外加电压、活性炭颗粒投加量、电解质浓度和二氧化钛光催化剂(P25)投加量等对纯苯酚溶液中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10V、活性炭颗粒投加量8g、电解质浓度0.15mol/L、P25投加量0.6g时,1 000mg/L的苯酚溶液中3h时苯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11%和73.64%;以此工艺条件,对某兰炭企业产生的兰炭废水(COD32 700mg/L)进行降解试验,COD去除率为60.63%。  相似文献   
152.
液相化学法合成纳米二硫化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硫化钼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固体润滑剂。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采用液相化学法合成纳米二硫化钼和使用表面修饰剂对二硫化钼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对纳米二硫化钼制备过程中颗粒团聚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3.
分别由两种不同种类的胶粘剂制取复合胶粘剂,并由该复合胶粘剂制取型焦,根据型焦的各项性能优选复合胶粘剂。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复合胶粘剂是由无机水玻璃和有机聚乙烯醇(PVA)混合而成;当W(复合胶粘剂)=13%时,型焦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值,其冷热强度分别为4.98 MPa和2.55 MPa,固定碳含量为76.42%。  相似文献   
154.
采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N263)-磷酸三丁酯(TBP)-正辛醇-磺化煤油协同萃取体系从金矿氰化废水中富集和回收有价金属,主要研究了N263与TBP的浓度、振荡时间、水相初始pH、相比(O/A)对铜氰络合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及协同萃取反应机制。研究表明,采用N263(20 vol.%)-TBP(15 vol.%)-正辛醇(10 vol.%)-磺化煤油体系在室温,O/A为1:1,pH值为10、混相时间为5min的条件下,废水中铜离子的单级萃取率可达到为98.9%,饱和萃取容量为19576 mg/L。饱和负载有机相经1 mol/L NaOH+5 mol/L NaSCN溶液反萃,在相比(O/A)为2:1的条件下,单级反萃液中Cu离子浓度可达到23000 mg/L,实现了废水中铜氰络合离子的有效富集。萃取过程中铜氰络合离子优先与TBP结合从而失去亲水性,随后再与N263阳离子发生离子缔合反应进入有机相。  相似文献   
155.
生物质资源制备塑料替代品成为当前最具吸引力的研究课题之一。纤维素是生物质中广泛存在的聚合物,因其具有可降解性、可持续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等特点而被作为高价值材料的前体。然而,纤维素中丰富的羟基结构增强了亲水性,导致纤维素基材料吸水后变软,严重地影响了其力学性能。在保留纤维素环境友好特性的前提下,改善纤维素基材料的耐水性能以提高其在高湿环境下的水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从而拓宽纤维素基材料的实际应用范围,使其成为石油基或煤基塑料的优良替代品。先通过对纤维素结构与性质的分析,引出纤维素基材料所面临的耐水性能差的问题,再介绍了纤维素基材料的耐水性能指标和行业要求,重点阐述了改善纤维素基材料耐水性能的三种优化方法,即涂覆疏水涂层、制备复合材料和施加添加剂。最后对纤维素基材料的耐水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其在实际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6.
由于兰炭末粒径小、挥发分低等原因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大规模利用。因此,兰炭末高附加值改性制备是当前极具吸引力和前景的研究课题。通过KOH协助微波热解低阶粉煤制备了含有碳纳米管的高附加值改性兰炭末,研究了KOH添加量(碱碳比)对改性兰炭末的形貌和结构、石墨化度、微晶结构和碳纳米管(CNTs)含量的影响,推测了改性兰炭末中碳纳米管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当碱碳比为1.0时,改性兰炭末中生成了直径在30~50 nm,长度约为几十微米的碳纳米管,其含量为3.01%(质量)。随着碱碳比增加,K的刻蚀和原煤所含矿物质产生的Fe3C对碳纳米管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改性兰炭末的有序性有所增强,石墨层间距的交互作用增强,Raman光谱中出现碳纳米管的标志特征峰G′,表明生成了含有碳纳米管的高附加值改性兰炭末。此外,FT-IR光谱中改性兰炭末中的C—C、C—H和醚键C—O—C结构强度明显减弱。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些碳结构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成为了碳纳米管直接生成的固相碳源;二是这些碳结构热分解释放出CO和CH4,这些气体可作为碳纳米管的气相碳源。高附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