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方法,通过控制氧化反应时间制备了一系列Ti O2纳米管,采用SEM、XRD和XPS分别对Ti O2纳米管的形貌、物相结构和组成元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Ti O2纳米管的光电催化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氧化反应时间的增长会导致Ti O2纳米管的管径和长度增加,从而加快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生成效率,提高催化活性;但氧化时间过长时会使Ti O2纳米管表面的规整度下降,表面缺陷增多,致使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再结合速率提高,反而使催化活性降低;适宜的阳极氧化时间为120min。  相似文献   
32.
综述了有关聚乙烯(PE)热分解和超临界水分解的研究情况,对PE的两种分解过程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分解产物的分子量、油转化率、催化剂的作用、反应机理等内容。对比结果表明,超临界水分解时不使用催化剂、反应温和、具有较高的油转化率,同时,产物分子量分布宽,组成复杂。超临界水分解对于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炭化现象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采用丙酮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碳纤维表面涂层去除的研究工作。利用AFM、SEM和XPS对碳纤维表面形貌、微观结构以及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对碳纤维及其环氧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纤维经丙酮抽提24 h,石油醚再抽提24 h后,纤维表面的涂层已完全去除,单丝拉伸强度略有降低,降低幅度为2.31%,但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增加4.10%,层间剪切强度增加3.49%,表明该涂层去除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34.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变幅机构液压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虚拟样机软件ADAMS的主要特点,给出了在ADAMS环境下进行虚拟样机设计工作过程,并建立了某起重设备变幅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5.
非隔离单相半桥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两侧变换器的脉动功率差将在直流电容及分电容上产生复杂的多倍频电压纹波,各次电压纹波会对串联侧变换器的补偿电压有不同的影响,降低串联侧变换器的补偿效果。为了抑制直流电压纹波影响,利用等效电容电流模型计算直流电容电压表达式,分析直流纹波及非线性负载对补偿电压的影响路径,并仿真验证其正确性。针对分电容电压纹波和非线性负载对电压补偿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抑制多倍频纹波影响的补偿电压特定次谐波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C器件建立了非隔离单相半桥UPQC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线性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将补偿电压THD从12.2%降低至2.4%,相比于传统控制可以减少约70%的直流电容需求。  相似文献   
36.
针对旋转成型加工工艺的特殊性能,分析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MPER3505、进口试样A以及国产试样B的结构与加工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核磁共振碳谱计算了LLDPE的支化度,MPER3505和试样A的支链结构优于试样B;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了LLDPE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MPER3505和试样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加工性能优于试样B;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LLDPE的结晶性能,三者结晶度均高于50%,满足旋转成型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采用超临界CO2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下降2.81%,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在处理后分别提高25.19%和17.11%.通过对碳纤维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经过处理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明显,同时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断口端面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经过超临界CO2处理后的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8.
为了提高沥青基炭纤维表面活性, 采用γ-射线辐照对沥青基炭纤维表面改性。用AFM、XPS 研究了γ-射线辐照改性后沥青基炭纤维表面结构的变化, 用浸润仪测定了改性前后沥青基炭纤维表面能的变化。研究了γ-射线辐照沥青基炭纤维对炭/ 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用SEM 分析了炭/ 炭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使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粗糙度增加, 提高了沥青基炭纤维的表面能; 降低了炭/ 炭复合材料孔隙率, 提高了炭/ 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9.
针对阀控铅酸电池使用状况,研究了阀控铅酸电池端子密封胶几个重要指标对密封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端子密封胶的线性膨胀系数、高温高压充电性能、高低温循环性能的测试,更好地验证了端子密封胶的性能,从而使铅酸蓄电池端子漏液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0.
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煤矿井工开采增产的模式已经不再依靠工作面和人员数量的增加,其增产和增盈的增长点转为合理选择开采方法、改革采煤工艺、提高矿井综合机械化程度和集约化生产。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当前我国在厚煤层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大采高综合机械化开采和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同时这两种采煤工艺也代表了世界采煤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对这两种采煤工艺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